法医孙婧:“我的秘诀是再逼自己一次”

民生   2024-11-09 18:59   河北  

警察那些事(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来源:网络综合本文内容均引用公开报道。



浓黑的夜,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院内显得格外安静,走进毒化实验室,不同型号的仪器发出嗡嗡的响声,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仿佛就像演奏一曲探索未知世界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的指挥不是别人,正是刑侦总队八支队民警孙婧。

在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三季评审会上,她说:“每当我在实验室工作时,一个无声的化学世界向我敞开大门,在这里,我能在尘埃中找到宝藏,能在困境中发现转机,更能在坚持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1.0  

从小钟爱理科的孙婧,在高考时发挥不是特别理想,但是,她还是如愿考上了拥有国家理科基地的中国农业大学,成为化学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学时光,孙婧锚定读研的决心,认认真真完成学业、积极参加科研任务,大四那年,由于成绩优异,她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直博,自此,她的学习生活又挪到五环边上的另外一个实验室。


面对繁重的学业和科研任务,孙婧毫不犹豫扎进实验室,一坐又是五年,整天在复杂的化学反应中寻找规律,在一串串化学式和一个个数据中留下自己独有的时光印记。

2012年,孙婧面临就业,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按照同门师兄师姐就业方向,一般是留在北京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或者是回到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留在父母身边。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北京市公安局招录公安民警的职位表中一个跟自己学历专业完全匹配的岗位时,她内心产生涟漪,原来在公安局也有一块沃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而且这个岗位工作不就和自己小时候看过的那些武侠小说的主人公一样吗?

行侠仗义、捍卫正义……这不就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吗?于是她遵循内心想法,认真备考,如愿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为一名现勘刑警。

2.0


初入警营,孙婧就跟着师傅出现场,到刑警技术工作的最前沿。

从最基本的扫指纹再到血迹斑痕的采集,她都是从头开始学,由于多年的实验基础,孙婧总能在勘察过程中找到与做实验时基本操作的共通之处。


短短一年,孙婧就把北京跑了个遍,“这比我在北京上学9年跑的地方还要多”,她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探索中,慢慢对现场勘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和大部分新入警的现勘民警一样,令她最为震撼的还是第一次出现场时的场景……

这些画面让她对刑警这份工作有了最初的认识,刑警就是守护着这世间最底线的正义。

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让孙婧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点什么,于是从日常忙碌工作中挤压出来时间潜心钻研。


有一次出现场,由于嫌疑人反侦查意识特别强,没有留下一丝线索,就在大家绝望时,孙婧和同事发现一个深色有纹理钱包上的半枚指纹。

由于指纹上还存在汗液和钱包纹理的干扰,这对提取工作造成巨大的阻力,“眼看着这唯一的线索马上就断了,大家都很绝望”,好在其它实验室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案子最终破了。

事后,不服气的孙婧,一遍又一遍地尝试,最终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我得把自己逼一把,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孙婧化气馁为力量,开始查阅大量的文献,尝试着探索用多种办法显色。

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这种想法取得了一定实效,也在实战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孙婧在疑难汗液指纹显现和提取上取得了突破,建立汗潜指纹显现和提取规范,提高物证提取率和利用率,帮助侦查员准确还原作案过程。

3.0


在短短几年的现勘工作中,孙婧发现很多隐秘手段,是无法通过现场勘查直观发现的,需要通过实验检测才能最终确定。

“这再次燃起了我对实验室的向往,我想重新拾起实验仪器,从办案一线转战到看不见的化学世界,寻找更为隐秘的破案线索。”


2018年,孙婧主动跳出“舒适圈”,申请加入法医毒物毒品检验科室,重新穿上白大褂,拿起实验仪器,从办案一线转战到看不见的化学世界,寻找更为隐秘的破案线索。

她还记得来到法医中心实验室的情形,那熟悉的试剂味扑面而来,伴随着仪器发出的低沉声响,一条条漂亮的线谱在电脑屏幕上徐徐展开……

那一刻,她觉得她就属于这里,“我想用我的专业技术,帮助更多的同事去解开迷雾、为他们提供最高效的辅助支撑……”


抱着这样的决心,孙婧再次从头开始学习,她把办公室关于工作相关资料都找来看,遇见不懂的内容,就一遍一遍问,整天泡在实验室里。


经过了近半年的磨砺,孙婧已经能胜任当前岗位,完成了从现场勘查刑警到公安法医的转变。



一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手记,从基础的接办案件程序再到案件线索研判,一页页都是她走心的独家秘籍,一笔笔都是她脚踏实地的成长印记。

实验室的结论关乎案件的定性,容不得半点马虎。


每次一有相关生物检材,孙婧都要在实验室加班熬夜,深夜的实验室里,她总是进进出出,一会看看这个仪器的进度,一会看看电脑屏幕里面的线谱,一会再去翻翻文献……确保能第一时间能够拿出定性意见。

在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中,受害人超剂量食用了某种药物从而死亡,然而由于抢救时血液稀释、代谢等原因,死者的血液中未能检验出可作为证据使用的药物含量,无法固定证据。


唯一的希望就是现场遗留的沾有死者呕吐物的床单,但床单在事后曾被人冲洗并消毒,只留下了浅浅的斑痕。

斑痕检验难度巨大,就像从大海里检验出一勺糖。但是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了对真相的追寻、对正义的执着。

孙婧不断重复提纯富集,经过一夜的努力后,最终成功提取出来药物成分。


这次的经历,让孙婧意识到完善生物斑痕提取技术的重要性。

为了完善这次微量斑痕检验技术,也为了能够帮助国内同行提高破案率,孙婧申报了《生物斑痕》的公安部课题,并多次应用于实战,将多起类似案件成功告破,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4.0


除了日常工作以外,孙婧所在的实验室也经常会接到涉及民生的警情,她都会竭尽全力去处理。


记得一次有个农场主报警,“场里出现了很多死牛、死羊的情况…造成巨大的损失,怀疑有人投毒”。

当时孙婧就对送来的饲料进行分析,对所有可能造成这种死亡的特殊成分进行筛选,却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孙婧决定,“再逼自己一次”。

后来,孙婧和同事又通过反复尝试和努力,分离出一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物质。


期间,孙婧也积极跟当地现勘部门以及农场方面建立沟通机制,一则很普通的信息引起孙婧的注意,“农场近期更换了饲料”。

“牛羊的死亡原因,会不会跟这个饲料中该添加剂的配比有关?”,孙婧立马反应到。

为了印证这一想法,孙婧把这个猜想返给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后经该专业部门研究确定,“孙婧的想法是对的,添加剂配比的失调造成牛羊胃中胀气,最终导致死亡”。


毒物种类纷繁多样,若是每一个样本都从零检验,逐一排除,无疑会延长检验时间,拖慢办案节奏。建立快速检索的数据库迫在眉睫。

2020年起,孙婧作为主要参与人,历时一年完成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先进、安全、智能化的毒物实物库建设工作。


毒物实物库现已储存各类实物及毒物标准品400余份,并研究建立检验方法,填补了公安部和市局毒物实物库的空白,为毒物检验案件提供了阳性对照和药毒物半定量的重要参照,为检验人员节约检验时间,也为法医判定案件起到了重要技术支撑。


针对药物过量使用、错误搭配成为致命毒物这种情况,孙婧和她所在的团队整理收集全国毒物数据,录入2万余起相关案件信息,在汇总不同毒物含量的基础上,搭建了常见药物毒物模型,为全国法医对可疑毒物的死因鉴定提供判断依据。

该平台于2022年9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银奖,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


“实验室的生活相比于冲锋一线、抓人破案来说,少了些惊心动魄,略显枯燥。但对于我来说,这片小天地,也有别人看不到的惊喜。”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这里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光,都在黑暗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以外,孙婧和同事们都会抽出时间去做科研,特别是针对日常检验中出现的难点和痛点,以及法医领域中出现一些新型课题。

截至目前,孙婧已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局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每当实验室来了新人,孙婧非常乐意带着去参观。

她会像自己第一次来到法医实验室时,同事给当时的自己介绍一样,慢慢为新人打开这个微观世界……


实验室中每一个仪器,孙婧都能够清楚地说出它的“生日”、参数、擅长哪一类物质检测,甚至能说出它们曾经的“丰功战绩”……

这些仪器不仅仅是法医们解开谜团的利器,更是大家日夜相伴的“战友”。

而此刻,孙婧又在实验室和这些亲密的“战友”们开启一个新的项目,伴随着她指尖跳跃,仪器们开始演奏起一首新的“交响曲”……

(点击视频,观看法医孙婧的故事)


素材来源:刑侦总队



来源:网络综合(封面图来源网络)编辑:唐唐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投稿/合作 请加微信:supolice110

免责声明:本号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报刊等公开媒体及书籍,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点击关注👇

警界那些事为基层发声义不容辞

警界那些事
聚焦基层工作生活!

关注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警界那些事
聚焦基层工作与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