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活力,山东八部门“计划表”来了
时事
2025-02-06 13:59
山东
2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省委组织部、省委金融办、省委科技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负责同志围绕“提升干部队伍改革创新能力”“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深化能源转型改革”“推动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改革转型”“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作了交流发言。省委组织部将聚力提升干部队伍改革创新能力,在树导向、重培养、强氛围上三管齐下、聚焦加力,引导全省各级干部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用改革创新干部。突出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旗帜鲜明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改革创新导向。抓精准识别,聚焦省委重大改革任务,完善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常态化开展谈话调研和无任用推荐,及时了解掌握在推动改革创新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抓考核评价,发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化分组分类差异化考核,突出改革创新完善指标体系,对社会认可、成效明显、走在全国前列的经验做法及时加分。抓能上能下,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用当其时,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提改革创新本领。突出高质量发展所需,增强干部谋改革、抓创新的意识能力。走出去解放思想,组织重点岗位干部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先进地区体悟实训,对标学习开阔思路视野。系统化专业培训,组织编写山东改革创新教学案例,开展“推动‘走在前、挑大梁’”系列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沉浸式实践历练,深化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挂职工作,聚焦“百县图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干部挂职选派,常态化组织干部到国家和省级新区挂职锻炼,让干部在改革创新一线经风雨、长才干。浓改革创新氛围。突出加油鼓劲、撑腰壮胆,引导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大胆干事,勇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强化激励,深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协同联动机制,用足用好职级激励措施,落实公务员及时奖励政策,让在改革创新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及时得到褒奖。强化保护,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扩大制定容错纠错正面清单试点范围,加大诬告查处、澄清正名、被问责干部重新使用工作力度。强化关爱,健全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实施关爱干部身心健康专项行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干部心无旁骛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省委金融办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守正创新,聚焦关键、聚力重点,坚决完成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任务,坚决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金融排头兵,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聚力抓党建,把牢改革方向。实施强基工程,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从严治行。深化制度建设,落实《全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工作方案》,将“五要五不”金融文化融入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选人用人全过程,内化成为自觉遵循和行为规范。筑牢廉洁防线,严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聚力拓路径,优化改革方案。加快制订中小金融机构总体改革方案,实现减量提质。实施内控风控提升行动,比照国有大型银行内控风控体系,查漏洞、补缺项、促提升。深化对标提升行动,目标导向、锚定一流,锻长板、补短板、增实力。持续开展风险资产处置攻坚行动,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持续压降风险资产,为改革减压卸重,为发展赢得空间。聚力强特色,提升改革质效。推动中小金融机构错位型发展、差异化竞争,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小微企业、城乡居民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引导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民企金融直连服务等活动,聚焦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对科创企业、绿色产业、养老事业、普惠领域支持,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省委科技办将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完善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凝聚创新合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打牢高质量科技供给这个基础。推动科技攻关更精准。完善科技创新决策指挥体系,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确保科技攻关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健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凝练机制,精准布局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平台支撑更有力。优化创新平台布局,企业牵头建设省级创新平台比重提升到80%以上,让平台与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推动人才创新更活跃。深入推进国家科技奖励、成果评价、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科技奖励与重大科技任务衔接机制,突出评价科技成果的“五元”价值,开展“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的人才分类评价,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抓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个关键。针对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针对科技领军企业数量偏少的问题,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完善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机制。盯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条路径。聚焦“不敢转”,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制定科技成果转化16条措施的配套实施细则,遴选一批高校院所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赋权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真正把改革政策落地落实。聚焦“不会转”,塑强“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完善山东科技大市场运营机制,支持各市建设分级市场、专业化市场,常态化开展“山东好成果”发布、融资路演等活动,推动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聚焦“不能转”,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加强中试、熟化,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省政府办公厅作为全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统筹部门,将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总牵引,坚持数字化、平台化、标准化、精准化,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围绕“民事无忧”,推动群众办事不用愁。坚持用户思维和问题导向,一方面大力抓好场景创新,围绕就业、养老、身后等民生关切,迭代更新100个“一件事”重点事项,开展政务服务拓展增值行动,新推出一批服务场景。另一方面大力抓好体验创新,建成政务服务数字驾驶舱,推开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健全便捷高效的“1530”政务服务圈。围绕“企事有解”,推动企业经营更顺达。聚焦诉求问题高效解决,进一步健全“2115”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机制,推进12345热线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用好海量诉求数据的富矿和预警功能,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拓展延伸。聚焦惠企政策精准落地,优化升级“鲁惠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建立惠企政策集中统一发布机制,分批分类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更好发挥助企扶企作用。聚焦执法检查规范公正,统筹建设“鲁执法”监管服务平台,梳理公布全省统一的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广“扫码入企”“云监管”“一表通查”等举措,加快实现涉企执法检查“一张网”。围绕“政事高效”,推动政务运行高效率。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迭代升级“爱山东”“山东通”平台,建设企业、个人专属数字空间,全面推行机关内部“一件事”,让政务服务、机关运转加速赋能。推进无证明之省、无押金城市、无人工审批等“三无”改革,加快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创新构建“一码(鲁通码)、一卡(社保卡)、一证(身份证)、一照(照片)”等“四个一”应用场景体系,让“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成为常态。我们将持续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创新,强机制、激活力,高水平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全国能源变革蹚出山东路径。做大规模优结构,以模式创新拓展新能源开发空间。围绕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分类完善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机制,在政策性资金、用地用海、电网接入上,向核电、风电等重点倾斜,逐步改变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结构。拿出更多优质资源,推动民营企业以独立开发、投资联合体等方式,全面参与新能源项目建设。拓宽路径增质效,以机制创新提升绿电消纳利用水平。完善与新能源发展高效匹配的储能建设和调节机制,优先发展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在新能源集聚区、特高压落地点、电力负荷中心,规模化布局电化学储能,建好储能租赁交易平台,提高被调用频率和经济效益,引导新能源企业参与电网调峰。完善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推动居民和企业多用绿电、移峰填谷。提速布局塑优势,以融合创新抢占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先机。构建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聚焦先进核电、绿氢绿氨、钙钛矿电池等领域,布局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每个给予300万-600万元支持,以技术突破引领打造优势集群。出台绿电产业园试点方案,以绿电优势吸引集聚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源网荷储一体化是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利用、产业培育协同贯通的关键之举。我省已在全国率先推出绿电直连、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4类方式,模式最全、路径多元。我们将组建工作专班,细化源网荷储项目审批、电网调度、运营管理等流程标准,搭建省级绿电绿证交易平台,探索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路径,今年全力推动试点项目落地,形成一批首创性改革经验。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为企业发展“减负”。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彻底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同步切割公益性资产,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定位,为企业发展“赋能”。明确功能定位,逐户企业确定主责主业,打造规模化、专业化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壮大资本实力,提升企业“造血”能力。用足用好化债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排雷”。推动金融支持化债政策落地,鼓励省属企业加强支持,撬动更多资源支持改革转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护航”。强化党的领导,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到改革转型的全过程各环节。完善经营管理机制,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重大投融资事项决策制度,落实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强化企业内控,逐步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紧紧抓住我省作为全国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省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税费制度、财政体制等财税改革,增强市县保障能力,为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改革转型创造良好环境,为强省建设贡献更多财政力量。省商务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动我省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力提升参与国际经贸合作能力。近日,美国宣布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国际经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日益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迫切需要扩大制度型开放。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在稳住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快推动服务贸易出海。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向绿色贸易转型。大力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中间品贸易等新方式开拓新市场,提高运用RCEP等自贸规则的能力,全力对冲外需的不确定性。全力提升开放平台发展能力。山东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累计形成221项创新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将聚焦提高制度创新的“首创性、集成度、差别化和带动力”,出台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若干措施,推动国家层面对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一揽子”综合赋权,开展化工新材料绿色低碳转型改革,抓好制度创新成果集成式复制推广,把自贸创新活力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加快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建立与重点国家地方经贸合作机制,为制度型开放注入“上合之力”。全力提升集聚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全面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措施,深化金融、电信、医疗、影视等领域对外开放,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落地见效。更大力度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法”,打造“选择山东”品牌,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和优秀企业深耕山东、携手共赢。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对标对表、创新提升”行动,加快产业链招商,建设好全省招商引资、改革开放的主阵地。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能力。今年将大力实施“组链”工程,实体化运作“海外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海外投资在信息、安全、金融、人才、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在确保核心技术、关键制造留在省内的前提下,强化省内制造业和海外投资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省属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完善治理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开展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动态优化前置研究讨论“三张清单”,推动企业党委实质性前置研究、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开展混改企业规范优化三年行动。聚焦降本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个性化考核全覆盖,推动“一利五率”质效指标持续优化。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深化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完善层级管控制度体系。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逐户企业定制度、建台账。聚焦优化布局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主业管理长效机制,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主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组整合,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完成“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改革试点,减少企业内部同业化竞争。制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案,落实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推动制造业等重点企业研发强度达到6%以上。立足实际实用实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战新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增强监管效能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事前制度规范、事中监测预警、事后评价惩戒的闭环监管模式。开展境外业务风险排查整治,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抓好省委巡视整改,持续深化“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治理,努力打造清廉国企。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滨城融媒
新闻资讯,舆情热点,娱乐生活,广电媒体,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