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职场   职场   2025-01-24 17:03   北京  

小年夜,欢聚后。

席间美食,猛然勾起诸多回忆。是文人骚客,是烟雨江南,是浩渺鄱湖,是大美庐山。

1084年,苏东坡结束流放黄州,北上赴汴,途中游玩庐山,留下两首千古绝唱。其一,为《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道理却相同。那么,放置于未来数月的转身旅途,看见世界、看懂自己、看清未来,是淡泊明志;迭代认知、全情投入、奋力前行,是宁静致远。

01
看见世界

字面上看,这首诗不复杂,蕴含道理浅显易懂。走过山路的人都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色。横看是山岭,侧看是山峰,远和近、高和低都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自身就在山里。想要看到庐山全貌,就要走出庐山,要站得比庐山更高、更远。那么,庐山是不是可以换成别的山?是不是可以迁移运用到人生?对苏东坡,庐山不可替换;对你我,过往不能再来。冬未去,春将来,趁有闲,打破信息茧房、跳出固有思维,用最大程度去了解地方,用最快速度去迭代认知,用最多努力去看见世界。

02
看懂自己

四年黄州岁月,是参禅和陶渊明,帮助苏东坡参透人生苦厄,度过艰难时光。“不识庐山真面目”中的“真面目”,是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感觉到“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六祖慧能在《坛经》中,“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参禅话头。认知事物有三个阶段: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感悟的过程,也是叩问初心的过程。人与周遭的关系,本质上取决于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有全情投入,才能看懂自己,进而发现人生新的意义。

03
看清未来
苏东坡写下《题西林壁》时,不曾料想还有惠州儋州之旅,如同在黄州时,不曾料想还能起复翰林一样。未来将来,未来已来。看清未来,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哲学。是铁血雄心之初,“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是经历风雨之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从容。是困厄险峻之处,“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轻松写意。是饱经风霜之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甘于平凡。

苏东坡说,再可怕的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担心和恐惧,一旦真正发生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所以,不必胡思乱想,不要内耗焦虑。不如安静下来,去迭代认知,去全情投入,去奋力前行。用力做好每件事,用心对待每个人。

自然,胜利的彼岸就在前方!!!







梦回连营
定位于有从军经历人员的综合类平台,聚焦北京地区转业军人,提供转业咨询、交流互助、职场生活等领域的优质内容;倡导阳光、敬业、有热爱的生活理念,致力于和有追求的战友一起提升自我,内外兼修,互助共享,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