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帖》

文摘   2025-01-28 12:51   江苏  

提示:请点上方蓝字楷书行书硬笔书法 订阅关注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黄道周

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


字幼玄,福建漳州人, 祖籍莆田,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追谥“忠端”。


除夕夜,我们一起来欣赏黄道周行书《自西库过请室复逢除夕》,系十首五言律诗,明崇祯十三年(1640)除夕夜,抗清英雄书于北京。清初时,作木刻板五片,每片23厘米见方,福建漳浦县博物馆藏。



黄道周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最具创造力当属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




黄道周的书法,字如其人,始终保持上扬姿态,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



从黄道周书论中,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钟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其当代书法,如董其昌的书法,则并非如此。



崇祯十一年,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崇祯斥道:“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他厉声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



崇祯十三年(1640),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解学龙说:“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崇祯一听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由于几位大臣力谏,改为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后一直竭力抗清。



4月20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就义之日,其老仆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乃从容就刑。黄道周因抗清死节,大义凛然!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临刑前,黄道周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讣讯传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黄道周立“闵忠”庙,树“中兴大功”坊;另在漳浦立“报忠”庙,树“中兴荩辅”坊,春秋奠祭。



黄道周殉国百年后,清乾隆帝为褒扬黄道周忠节,追谥“忠端”。





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字帖,行书字帖,书法作品欣赏,硬笔书法培训教材字帖电子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