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非遗之美!潍坊坊子校园再“出圈”

文摘   2024-11-23 09:50   山东  




近年来,坊子区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学校、幼儿园创新形式和内容,拓展教授范围,开设拓印、篆刻、面塑、掐丝珐琅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坊子区崇文初级中学成立“烙画工作室”,借助铁笔、木板、宣纸扇等烙画工具材料,展现中国画的花鸟虫鱼、山水、风筝及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技艺,体验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成立“和·合灵动”纸艺工作坊,定期开展剪艺课程及实践活动,将指尖艺术发扬光大,已开发的作品主要有吉祥纹样系列、五十六个民族系列、红色革命史系列、雷锋精神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廉洁系列等。所剪作品多次荣获市、区级荣誉。


▲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成立“拓趣工作室”,借助瓦当、木雕等拓片工具,展现古代的花虫鸟兽、神仙人物和传说故事,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技艺,体验民俗风情。成立“博雅泥韵”工作坊,定期开展泥塑课程及实践活动,已开发的作品主要有民族人物系列、山水系列、家居系列及“只此青绿”人物系列。


▲坊子区实验学校邀请虞河面塑第四代传承人胡海燕为孩子们传授面塑艺术,胡老师带领学生们以面粉为主料,加上颜料、蜂蜜等调和成鲜艳的色彩,经手工捏、搓、揉等工序,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焕发传统文化的光彩。

坊子区理想小学的学生们用笔、吹塑版和油墨,在画、刻、印的过程中体会版画的技艺。他们采用传统文化元素,以不同造型的扇子和牛皮纸袋为载体,呈现瓦当、生肖、年画等艺术。学生在创意实践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坊子区兴国小学的同学们围绕着“潍坊古建筑有什么特点”这一核心问题,实地参观考察后,用瓦楞纸等材料还原了潍坊典型建筑的原貌。一件件作品实现了古朴与现代结合,表现了建筑文化的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坊子区实验小学开展了篆刻非遗特色课程。




▲坊子区坊华小学开发设计了“掐丝珐琅”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成立“掐丝珐琅工作坊”,并逐渐发展为学校特色品牌校本课程。

▲黄旗堡街道中心小学将剪纸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全面普及剪纸特色教学。通过打造“剪之韵”剪纸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幼儿园开展非遗传承画展活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扎染、剪纸、脸谱等作品种类多样,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孩子们手中绽放出的新光彩。


坊子区文源幼儿园开展泥塑、剪纸、年画等非遗传承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动手能力。活动增强了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认同,激发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坊子区兰亭序幼儿园举办的剪纸、皮影戏、玩泥巴等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传承文化基因,提升动手与审美能力,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知。




坊子区实验幼儿园七马路小学分园的小朋友利用超轻黏土,在木板、纸板、纸盘等各种媒介上通过按、切、接、刻、捏、搓等手法,经过捏轮廓、贴装饰、刷铜色等工序,形成浮雕效果,制作了一件件仿铜浮雕画,奇妙再现了古老复杂的铜版雕刻的艺术魅力。



坊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邂逅刺绣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刺绣学习活动,孩子们通过亲手体验刺绣技艺,不仅能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品质,还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九龙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剪纸、扎染、甲骨文、二十四节气等非遗文化课程,让孩子们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坊安街道中心幼儿园将扎染、剪纸、绘画脸谱、编织等非遗文化课程搬进幼儿园,让孩子从小零距离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非遗在心中深深扎根,在指尖传承。











来源|坊子教育

编辑|李   燕

初审|宋伟书

复审|赵   艳

终审|付清波

坊子融媒
负责坊子有线电视部分播出内容及工作动态、生活热点、便民服务等信息的推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