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都不应遗失它。将彝绣传承下去,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我的责任。”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师陈海燕,在“楚雄青年五四奖章”宣讲会上,与在场的青年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并分享了她与彝绣的故事。
陈海燕于2000年5月出生于南华县红土坡镇的一个彝族家庭。受到母亲的影响和家族彝绣文化的熏陶,12岁的她开始学习刺绣和彝族服饰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2年的绣龄,掌握10余种彝族刺绣针法。从小接触刺绣的她,不断坚定信念,要用自己的双手守护和传承“七彩彝绣”。2022年6月,大学毕业的她决定回到家乡,投身于非遗事业,并荣获彝族服饰制作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宣传彝绣文化,她多次前往东南大学学习设计相关课程。
陈海燕坚信,“彝绣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彝绣本身,而应跳出彝绣的框架,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传统彝绣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年轻人喜爱的时尚、跨界、潮流元素与传统彝绣文化相结合,通过电商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宣传和推广彝绣产品,并将彝绣文创产品带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推动楚雄彝绣走向国际。
陈海燕对彝绣的热爱和对非遗传承的执着,在她的作品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民族服饰制作和手工艺品刺绣制作领域。她独立设计绣制的《山纹》笔记本和立体花刺绣斜挎包被大理大学收藏,《美好生活》入选云南民间手工创意作品展。彝族服饰《螺旋绣传统彝族服饰》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百花杯”铜奖。《打籽绣笔记本》《止于至善笔记本》《真丝三角巾》等文创绣品被中国残联推荐为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亮相参展作品。一款彝绣布袋成为中国驻印尼大使馆2024年新春礼包。2023年,通过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七彩彝绣首次国际知名运动品牌联名合作,进入高端服装行业,颠覆了公众对彝绣的固有印象。她在东南大学的帮助设计下,结合敦煌莫高窟元素,绣制了“鹿王本生”、“丝城青绿”、“藻语彝韵”、“玉带翩风”、“敦煌彝音”、“敦煌彝彩”等多组系列作品。
作为楚雄州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陈海燕一直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和彝族文化传播。她主动参与公司的扶农助残事业,将所学知识倾囊相授给公司的109名残疾绣娘,帮助她们提升技能的同时增加了收入。她还积极加入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孩子们从小接触彝绣、热爱彝绣、传承彝绣。
“我希望能够运用年轻人的思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家乡手艺人的产品销售出去,将彝绣文化推广出去。通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公司的发展和绣娘的带动,形成一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同时,我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共同传承彝绣这项非遗文化。”陈海燕对未来充满憧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