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科技日报刊发《从地方工业园到国家级经开区——重庆涪陵经开区焕新升级记》,关注了今年10月,涪陵工业园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定名为涪陵经开区,成为重庆市第4个国家级经开区。从长江之滨的地方工业园区到国家级经开区,背后有哪些发展密码?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涪陵经开区进行了探访。
科技日报报道截图
报道原文
在前不久举行的“央渝同行”(涪陵)发展对接活动上,23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项目落户重庆涪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涪陵经开区”),为这个刚刚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园区注入发展新动能。
位于涪陵经开区的国药太极涪陵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中心自动化生产线
今年10月,涪陵工业园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定名为涪陵经开区,成为重庆市第4个国家级经开区。
从长江之滨的地方工业园区到国家级经开区,背后有哪些发展密码?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涪陵经开区进行探访。
作为重庆市工业大区,涪陵区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乌江流域通江达海的中转站,也是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两大辅枢纽之一。
涪陵经开区是涪陵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此次获批升级的涪陵经开区涵盖涪陵工业园区李渡组团、龙桥组团,获批面积20.31平方公里。
涪陵经开区拥有国家综合保税区、重庆三大枢纽港之一的龙头港等口岸,以及铁路、港口码头、高速公路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集港口、交通、产业、城镇、景观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能、绿色环保和经济实惠的运输模式。
“我们的出口货物在龙头港就能直接搭乘铁海联运班列,无缝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成本比过去降低了20%。”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旭波说,自2018年公司落户涪陵区以来,致力于食品级PET瓶级切片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是涪陵区新材料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产线升级,准备进一步扩大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龙头港铁路专线的建成打通了涪陵铁路进港的“最后一公里”。这条铁路专线能快速连接中欧班列、“渝满俄”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沿江通道,与果园港等重要物流节点实现顺畅对接。
近年来,涪陵经开区致力于发展装备制造、医药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大产业集群,已形成先进制造、港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涪陵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如华介绍,通过搭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流通体系,涪陵经开区实现了“前港口、中物流、后园区”产城一体化布局。
在位于涪陵经开区的国药太极涪陵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行,中控室智慧大屏上的数据实时更新。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该中心实现了智慧、高效生产,展示了现代中药的“智”造魅力。
涪陵经开区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核心区外首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获得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5个国家级“金字招牌”,以及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庆市跨境电商示范区等10个市级招牌。这里已经培育出110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百亿级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7个智能工厂、34个数字化车间、4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近年来,园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一方面鼓励本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其向精深加工转型,拉长产业链条,向高端市场进军,增强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紧盯行业知名企业,引进一批带动强、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建强产业生态链。”涪陵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业平表示,涪陵区将充分利用工业产业优势,发挥产业链创新链“双链长制”作用,扩大园区新兴产业规模,增强传统产业优势,补齐关键领域短板,推动产业集群能级提升。
目前,涪陵经开区成功打造太极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药物大品种关键技术攻关”获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专项支持;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生产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榨菜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快建设,已成功培育出全国首个高山青菜头品种。
未来,涪陵经开区将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三大产业基地。
一家生产药用瓶盖的企业,却拥有70余项各类知识产权,这是重庆首键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键药包”)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作为一家成长于涪陵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首键药包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笔式注射器用铝盖批量投产后,将打破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畅通与高校院所的沟通渠道,实现了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首键药包总经理唐光文说,公司牵头成立首瀚智能技术研究院,携手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着力解决工艺用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行业共性难题。目前,公司已具备年产120亿个药用瓶盖和药用吸管的生产能力。
涪陵经开区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推动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的融合创新,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创新活力。王业平介绍,围绕涪陵经开区的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涪陵区科技局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知识产权合作化、企业研发协同化,探索开展“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绘制一张充满活力的创新版图。
目前,涪陵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个,现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4个、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实现了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李如华表示,到2027年,涪陵经开区将力争实现对外开放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实现科技创新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实现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土地开发利用率超95%。
(来源:科技日报)
总监制:谭小科|监 制:田 涛
责 编:方玉莲 刘 洋|编 辑:蒋沛洋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辞2024迎2025 回顾涪陵这些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