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摘   2025-01-03 19:01   广西  


梧州,这座因商贸繁荣而闻名的岭南名城,如今正以工业振兴为突破口,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梧州市工业投资总额突破1500亿元,位列全区第二,共培育了5家百亿元产值工业企业;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21年的36%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0%;2024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9%,增速位居全区第三。

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优先发展,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奋斗目标,全力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依托重大项目赋能,夯实工业发展根基。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该市“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业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优化布局 优势产业聚链成群

冬日的西江岸边,吊机忙碌,货船穿梭,梧州临港经济区一片繁忙景象。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我们全力发展高端金属新材料和循环经济产业。”梧州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余强指向园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语气中透着自豪,“产业集聚成效显著,园区管理效率全面提升。”

近年来,梧州市深入实施产业园区整合改革,将原有市级7个产业园区合并为梧州临港经济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以下简称试验区)三大工业园区。

位于梧州临港经济区循环片区的企业生产车间。

以梧州临港经济区为重点,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该市以再生铜、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铅锌、再生塑料、再制造为重点,建成了年资源量超1000万吨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已逐步成型,百亿元产值企业达到4家。以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通过上中下游的产业协同,吸引了25个配套及关联项目签约,2021年以来,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70%,挺起梧州工业振兴的“钢铁脊梁”。

位于梧州临港经济区的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熔炼车间,机器轰鸣,一块块银色铝锭从自动化生产线上滑出。“在园区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新型再生铝合金材料项目投产,新能源订单占比已超过50%。”该公司总经理叶贤松介绍。

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也迎来了产业的全面升级。不锈钢产业实现了从黑板到白板再到BA板的技术跃升,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短流程不锈钢全产业链发展集群。不锈钢产品不仅填补了广西空白,更让梧州在该领域国内市场中站稳脚根。

在试验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崛起。走进梧州市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60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日均生产音箱喇叭30万只。“自动化生产线比例超过25%,让企业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公司负责人余盛杰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梧州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同比增长20%,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园区的全面升级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政府政策的持续支持。近年来,梧州市出台《梧州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1+7系列文件,聚焦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推动优势产业集聚。

如今,陶瓷产业瓷砖年产能超过5亿平方米,获评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岑溪石材产业以“岑溪红”品牌为代表,花岗岩板材年产能达到6000万平方米。2024年1—11月,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8%,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布局优化是梧州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我们将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优势产业加速集聚,助力梧州工业经济实现更大跨越。”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智转数改” 传统产业提质发展

12月25日,在梧州金海不锈钢生产车间内,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上,工人数量几乎减半,但产量却不断攀升。

“以前这条生产线需要200多人,现在只需要100人左右,效率提升了20%,成品率也提高了5%。”梧州金海不锈钢集团董事长王文辉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数字化改造,生产全流程实现了精准管控,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金海不锈钢的成功转型,是梧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梧州市鑫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吊机在轨道上来回运行,将一根根钢材精准吊运至指定位置。

近年来,梧州市统筹推进大规模企业“智转数改”和设备更新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型工业化质效双升,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三量”同步提升,以“创新、绿色、智能”为特征的产业加速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该市三家不锈钢龙头企业从工艺、设备、碳排放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单位耗能仅为同类产品的65%。

在广西神冠胶原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胶原蛋白肠衣的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该企业自主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数字化设备,不仅降低了10%以上的生产成本,还将优品率提高近4%。“现在我们的年产能已突破70亿米,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神冠集团总裁沙俊奇说。

这样的转型并非个案。梧州市从工艺、设备到碳排放,全面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开启了传统产业向高效、绿色转型的全新篇章。

“数字化改造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次生产模式的革命。”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晏忠这样形容。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打造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数智工业场景53个。其中,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案例,13家企业入选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过去3年,梧州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单项冠军企业8家。一个由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龙头企业构成的梯形发展矩阵逐步形成,为梧州工业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项目为王” 投资扩量增效

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忙碌,厂房轮廓逐渐显现……冬日,梧州市智慧鑫源年产50万吨铝合金高端智能化产业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在园区管委会统筹推进下,我们企业在135天内就顺利接收到场地平整的土地,这为厂房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公司总经理陈龙淦告诉记者,“政府全程帮办,用地审批、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都顺畅高效。这不仅节省了时间,更增强了我们深耕梧州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梧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5亿元,总量稳居广西前三;154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开工,80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市新能源项目新开工2个,在建9个、竣工5个,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为梧州新能源产业的腾飞插上坚实翅膀。

为何梧州成为投资热土?答案是梧州坚持项目为王与营商环境的双轮驱动。

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工业投资扩量增效作为“一把手”工程。梧州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实行书记市长直通车制度,主要领导全天候服务重大项目,成立市重大项目办,建立“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一方案”的“四个一”推进机制,确保项目有人抓、问题有人解、责任有人担。

今年以来,该市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厅级领导带队调研全市871个重点企业项目,覆盖率达100%。收集的363个问题中,已办结362个,办结率高达99.72%,全区排名第二。

同时,梧州打造了“梧优办”政务服务品牌,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1279个政务事项提速办理达到或超过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水平,1729个事项实现全区最优办理;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企业无须费心申报即可享受政策红利。

高效的政务服务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办事便利性,更为深化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深圳,梧州市设立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深科园(梧州)高新产业园区的顺利落地。1—11月,梧州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7个,总投资448.2亿元,其中近50%的资金来自大湾区。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投资完成额达183.3亿元,占比87.5%,位居广西第一。

END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投资广西
广西投资促进方面的重要资讯、投资项目及政策、投资促进活动等信息发布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