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年夜校迅速“出圈”,“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已逐渐成为新时期青年一代的新生活方式。为更好地满足青年在文化生活、技能学习、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共青团达拉特旗委员会以青年夜校为媒介,锚定青年需求、整合阵地资源、凝聚发展合力、赋能青年集群,致力将青年夜校打造成为青年实现思想进步、提升文化素质、开展社会交往的综合空间,成为共青团团结青年群体、服务青年需求、凝聚青年力量的火热阵地。以“青年夜校”新风尚激发“暖城”活力、提升“暖城”温度、彰显“暖城”风采。截至目前,达拉特旗青年夜校已开课23期,吸引500余名青年参与,青年群体反响热烈。
以服务青年人才为突破口。深入调研获取全旗引进青年人才真实感受,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等多形式掌握青年人才自我提升、互学互促、成长进步真实需求。以丰富课程内涵为切入点。坚持围绕中心大局,结合青年需求,创新思路丰富夜校课程清单,设立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技能提升、成长赋能等4大方面8项课程清单体系,对课程进行动态开放,让更多青年在8小时外“上自己想上的课”。以持续跟踪问效为落脚点。通过“问卷调查+动态跟班”形式,及时了解课程授课质量,做到全程动态跟踪管理,着力提高授课讲师教学的生动性,确保青年参学的积极性。
聚焦一个中心精准发力。发挥现有青年之家阵地优势,整合资源,提档升级,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家门口”阵地焕发新活力。立足三个核心延伸触角。构建“3+N”的夜校联动阵地矩阵,将达拉特旗3处常态化运营的街道青年之家、多家不定期开展活动的“流动性”青年之家作为青年夜校办学点,不断提升团属青年阵地利用率。锁定两个目标纵深挖掘。坚持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积极探索挖掘更多优质青年聚集地,在确保“青年味”十足的同时,着力在“引领”“聚力”“赋能”“增效”方面下功夫,多场景布局扩大夜校覆盖范围。
挖掘业内公共资源联动优势。与旗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乌兰牧骑深度合作,实现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课程、优质的教学场地有机融合,赋能青年夜校开启新“夜”态。激活社会组织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对接旗内经验足、口碑好、服务优的社会组织,摸排在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技能提升、成长赋能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达人携带专业课程与青年夜校同频共振。发挥团属组织资源补充优势。以旗青年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团聚伙伴等团属青年组织为支撑,发动青联委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干部进驻青年夜校开设法律科普、应急救援、乡村振兴等课程,探索“青年夜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开办青年夜校为依托,实时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发展需求,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达拉特青年向上向善精神风貌。积极融入党政中心大局。与旗委组织部联合,将青年夜校与青年人才问需相结合,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努力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持续延伸党团工作触角。积极推动构建以青年夜校为枢纽的青年组织体系,持续丰富青年夜校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联系青年渠道覆盖面,奠定联系和服务青年工作基础,实现组织覆盖青年和联系外部青年“两不误”。
达拉特旗青年夜校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青年学习工作生活新需求,“用心”开展调查研究,“出新”进行课程设置,打造普惠制、公益性的青年人专属“充电站”,努力实现“暖城让青年大有可为”与“青年在暖城大有作为”双向奔赴。
往期推荐:
暖青宣讲进校园|“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宣讲活动在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开展
【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河”我一起保护母亲河2024净滩行动
供稿:田小东
编辑:张馨月
初审:斯 琴
复审:田小东
终审:马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