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开怀,愿你我都能自在开怀。
久不动笔,前些天,我终于写了篇文,一举成功过稿,可喜可贺。
一些朋友知道是我写的文后,直夸我写得不错。
第一次夸,我漫不经心,觉得对方应该是出于社交礼仪。
第二次夸,我下意识忽略,告诉自己不能当真。
第三次夸,我没法不在意,开心之余,又有些担心。
反复夸,我开始慌张起来:糟糕,我被别人高看了!
我总觉得,我能一下子过稿,有极大的运气的成分,这个“运气”包括我写文时候的状态,好状态也是偶然。
而朋友的一再夸奖,让我担心:下一次,我可能就写不出来了,我是不是就要让他们失望了?
我怕,怕以后的自己比不上现在的自己,像个小偷一样偷来了眼前的暂时的荣誉,不敢尽情开心。
ONE.
好像不只是写作,从小到大我都是如此,“偷感”很强。
高考超常发挥,我觉得是阅卷老师垂怜,反复查看分数,生怕只是一场梦。
大学考证,擦着及格线,朋友说我“考神”,我连忙摆手,嘴烫地拒绝。
男友表白,我心中窃喜,但满是不解,觉得是他一时昏了头、瞎了眼,所以十倍百倍去付出。
……
每一次获得成功,无论大小,我都归结于“幸运”,而不是“实力”,虽然我觉得,我这样的人,幸运之神也不怎么会眷顾。
所以,窃喜地、惊恐地,我年岁渐长。
哪怕现在已经工作,面对别人的夸奖,我还是觉得不属于我。
文章写得不错(刚才特意把“好”改成了“不错”),工作踏实认真,为人可靠……我好像的确是这样,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实际上不是这样。
总之,在我的观念里,我的失败——理所应当,我的成功——偶然窃取。
TWO.
其实,慢慢地,我能够发现自己这样的状态其实是不好的,我想要寻求改变,但长久以来的惯性,又怎么能一下子从中挣脱?
这种浓厚的“偷感”,来源于我内心深重的自卑。
从小到大,我都被教导要“感恩”,感恩一切,但是从没被告诉,要感恩自己。
听了那么多获奖发言,别人总是讲完了自己的艰难历程后,还要感谢一大堆其他人。
我的成功,似乎从来都没有被告知:这是理所应当的,我所获得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值得。
我得常怀感恩之心,常怀谦卑。
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做出些什么,获得别人的肯定、满足别人的期待;
另一方面,当我终于做出点什么,我又把成功向外归因,我害怕自己下一次没有这“天时地利人和”。
向外归因,就意味着我命由他不由我,成功是恩赐,失败是大概率。
THREE.
记得当初我考高中心理健康与教育的教师资格证时,刚好抽到了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
的确,所有的结果,都有外界的因素左右,但内在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同样的结果,有人向外抱怨,有人向内突破。
失败和成功并不能保持永恒,这个动态变化的根本,在于我自己。
我该做的,不是说去强求外界变成我想要的模样,而是说尽我所能,无所遗憾。
但可惜,现在很多高中,心理健康与教育这门课程,形同虚设。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我成长过程中,有人告诉我:我值得!那么,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但是,转念一想,我这不也是“向外寻求”吗?
哪怕别人从没告诉我也没关系,我可以自己去了解,去增长见识,去知道可以自己肯定自己。
所以,请千百万次不断告诉自己:我值得,我很值得!
FOUR.
其实,也不必害怕之后的自己比不上现在的自己,因为我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比得上”呢?
是别人的眼光、评判?还是我自己内心的感受?
没有谁规定人生就是要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动态曲线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哪怕下一个阶段是处于曲线的低处,那也是一段音符,自有它的旋律。
人生的每个状态,都是独一无二,无所谓哪个比哪个更差!何必自己和自己攀比,心生不快?
我该做的,不是去不断超越自己,而是和各种不同的自己和解,允许自己的多样性。
我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偷来的;我的人生,别人也永远偷不去。
end-
作者|王开怀
文章|首发公众号王开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脑不在身边,手机排版的,将就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