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毅评棋:壮志未酬的谢科,永不言弃的一力辽(下)
文摘
体育
2024-09-18 17:13
福建
壮志未酬的谢科,永不言弃的一力辽(下)
各位好,上次说到由于趟了杀棋这趟浑水,执黑的一力辽在下边的战斗中直接酿成了“杀棋不成反被杀”的惨剧,尽管一力辽的斗志丝毫未减,但此时确实已是白棋的胜势(胜率99,领先接近十目)。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谢科最终遗憾的输掉了这盘棋。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把谢科的败因归结为那手二路粘(200手)。但在我看来,谢科失利的背后仍有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挖掘。图一(风平浪静):回到谢科被翻盘的原点,一切似乎都风平浪静。下边劫争白棋不仅打赢,甚至还取得了先手,当白160破空时,似乎已经很难再有变数了。但在我看来,白160这手棋正是导致白棋被翻盘的“原罪”。没有它,就不会有后面的惨案。图二(简明胜势):形势大优,又刚刚结束一场大战,这时行棋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是简明!白1大跳难道不是必然的一手吗?黑棋无法反击,只能老实围空,白棋争先手抢到右上角大棋。判断形势,白棋下边45目,右边5目,上边最少也有25目;黑棋左边58目左右,中间6目,右下角5目,右上角不到10目,再加上黑棋此时已经被罚了2点。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如果这样下,黑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机会,或许黑会选择在A位一带搅局,但成功希望同样微乎其微。因此此图白棋简明胜势。但联想到去年应氏杯决赛第一盘谢科后半盘的表现,我们就能知道谢科在形势判断上是存在一定弱点的。而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弱点可能就会被放大。他并非不知道这样下自己优势,但并不一定知道领先多少,再加上他力战的棋风,这让他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定是依靠力量而不是依靠判断,这才有了实战白160的“深入一步”。客观来说这手棋并不是坏棋,但却失去了简明胜势的机会。如何才能“稳稳地”拿下一盘棋,是谢科需要提高的地方。图三(量变和质变):白166以下,一招比一招狠,显示了白棋对自己计算能力的极度自信。不将黑空破干净决不罢休,能力确实是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下法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围棋就是这样,我们往往会将失败归结于败招那手棋,但实际上围棋是累积的游戏,正是由于不确定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量变才会产生质变。图四(多此一举):这一连串的进程真可谓是眼花缭乱,白棋既跑了大龙,还在角上留下了吃两子做活的手段,身手的确了得。但白破了左边,自己上边的空也必然遭到破坏,双方的目差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多此一举破空呢?殊不知在优势下,绝对的简明有多重要。图五(不确定性):一顿操作后,局面终于要重归简明了。看似依然是白棋优势,但前面这串毫无必要的战斗既消耗了棋手的体力,也给本局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下一步白棋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图六(昏头):实战白200粘,此手确实可以用“昏头了”来形容,但如果没有前面的不简明,白会有这个“昏头”的机会吗?图七(简单):说白棋昏头,是因为此处就算黑不动脑筋的1位傻冲,也足以冲烂白棋的防线。白棋此处到底计算了些什么?这确实是个谜。图八(兵败如山倒):大优的棋一旦被逆转,往往就会兵败如山倒,这盘棋,也没能免俗。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难免会感到痛心。但希望谢科经历这盘失败,能明白一个道理:越是力量强的棋手,越要学会把力量用在该用的地方。
更多优质好课,请点击点击关注同恒围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