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0月22日,在三埠街道中山社区老年病区,刚看完病的居民关伯说:“平日里的小病小痛和慢性病管理、康复训练等都可以在社区老年病区解决。孩子们不用担心我,可以在外好好工作,我也能健康生活,大家都开心。”自从有了老年病区,关伯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医养结合工作关乎民生,开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热点,进行充分调研、倾听民意,在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中,围绕“统筹资源促进医养结合发展”主题,对此项民生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助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更好开展,增强老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平市东华颐养院是开平首家设立综合门诊部、实现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与开平市东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图为该院医护人员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存短板
根据开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开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开平全市总人口的20.12%,老龄化程度在江门各市(区)位于第二。截至今年6月底,开平市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养老床位1689张。
“目前,开平市人口老龄化呈现空巢化趋势显著,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提高,养老负担加重等特点。”在今年的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中,人大代表调研组总结了目前开平市人口老龄化的三个显著特点。
调研组同时发现,开平市大力支持全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水口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和长者食堂建设,但仍存在部分短板。例如,作为填补开平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空白的水口医院医养结合综合大楼建设进度缓慢;医养结合不论是“医”还是“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不过,开平市仍有较为突出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典型,例如,三埠街道的老年病区,开平市东华颐养院、市康华养老服务中心等多家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深受老年人欢迎。
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受欢迎
近日,记者来到三埠街道中山社区老年病区走访。开平市人大代表,中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甄炳奎介绍,老年病区可以根据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及个人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计划,确保医疗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提供综合康复方案等多种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老年病区优化了治疗流程,老年人的健康指标得到改善,康复率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取得较好的效果。”甄炳奎说道。
开平市东华颐养院是开平首家设立综合门诊部、实现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与开平市东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记者了解到,东华颐养院有131张养老床位,每个床位配有呼叫系统,院内配备医用电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较为成熟。今年98岁高龄的李婆婆于2016年入住东华颐养院,2023年,她突发脑梗塞,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导致行动不便,在护理人员悉心的生活照料和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下,经过肢体功能锻炼,目前她已能使用助行器缓慢走动,提升了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
完善医养结合服务
针对开平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短板,人大代表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议。
开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开平市委员会主委吉喆表示,水口医院医养结合综合大楼填补了开平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的空白,建设进度要加快,财政支持要及时跟进,可结合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项目推进。卫健部门对此回应表示,水口医院预计明年年底竣工,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项目正有序推进。
对于多位人大代表指出的水口医院医养结合综合大楼财政支持问题,卫健部门及财政部门均表示正在全力跟进,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开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万淑琴表示,家庭病床、老年病区的建设有利于应对老龄化不断加深情况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问题,但目前仍存在政策支持落后、相关人员专业水平参差等问题。对此,医保部门表示,医保政策支持医养结合工作开展,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对于建设家庭病床和老年病区,医保部门是支持和鼓励的,或将进一步研究相关项目落实及政策服务问题。
此外,有人大代表指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需要精准了解老年人群体需求,分为硬刚需、低需求等多个标准,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寻求突破;可以通过订单式医学生培养,与中专、职校等合作,培养医养结合服务人才……
据了解,参与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的人大代表建议将形成清单,相关部门将进一步跟进落实,落实情况将在明年由人大代表进行评议打分,保证保质保量完成。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责编:刘嘉猷
往期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