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经验被《江西改革动态》单篇推介

民生   2025-01-03 19:53   江西  


   


我市聚焦“强化经济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目标,以剥离社会事务为突破口,系统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发挥经济发展主战场、扩大开放主阵地作用。目前,社会事务剥离率达60%,1—11月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项目同比分别增长5.6%、27.4%、33.3%,盘活闲置用地4930余亩。




厘清管理职能强主业




一是剥离社会管理事务。按照“区划不变、分块剥离、先易后难、稳妥有序”原则,对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健等17项社会事务实行整体剥离,对住建、城管、交通等15项社会事务实行部分剥离,大部分事务由渝水区承接,少部分上行市直相关部门或下沉镇(办),剥离率达60%。截至目前,32项剥离事项全面完成。其中,划转机构17所、人员1355人。二是强化经济管理权限。撤销区农业农村局、区社会管理局2个社会事务类综合管理机构,将区科技创新局、区应急管理局改为独立运行。出台《关于调整赋予国家级开发区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目录的通知》,调出39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不强的事项,新增13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共赋予高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41项。三是建立融合发展机制。按照“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建立两区社会事务移交融合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加强沟通、协商、对接,重要事项实行“一事一议”,镇(办)实行双重管理,班子成员调整征求渝水区意见,共同推动“两区”融合发展。社会事务剥离期间,两区交流镇(办)、区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名。




重塑管理架构提效率



一是优化机构和人员编制。制定新“三定方案”、事业单位优化调整方案,出台《高新区岗位控制和机构运行调整方案》,优化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结构,严控管理层级和领导职数,将编制、岗位和人员向经济发展一线集中,采取分流、解聘方式精简人员,实现“增、减、退”的转变。增,即承担经济发展主责主业的区直管理机构占比由60%上升至78.57%,人员占比由不足30%上升至70%;减,即管委会机关人员瘦身率达20%,科级领导职数和事业编制分别核减18.3%、10%,事业单位压缩20%;退,即将35名长期借用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清退归位。二是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按照“政企分离、管运分开”原则,整合区内工业各大平台,组建高欣集团,参照正县级机构管理,负责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和招商引资等工作,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重组聚能融资担保公司,成立扶持企业发展的聚虹产业园公司和负责招商引资的聚商产业合作公司,推动“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改革,投融资平台治理架构不断优化,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创江西省同级别、同评级、纯五年信用债票面利率历史新低。三是提升驻区单位能级。按照“只强化不削弱”的原则,新设驻区机构高新区消防安全服务指导中心,由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调剂16人办公,新增驻区机构权限8项,涉及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领域事项,推动“区内事区内办”。同时,将区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10个内设机构整合为3个,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管理机制添活力



 一是构建人事流通渠道。畅通班子双向交流渠道,构建政企双向交流机制,全员岗位聘任制、身份档案封存管理,推动管委会和高欣集团人员相互交流。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年度绩效考核设置5%不及格率,连续两年不及格等次的给予交流或解聘。二是推行浮动绩效管理。推行以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薪酬制度,科学核定高新区各职务层级绩效收入基数及浮动系数,设置四个等次,确保人员收入与高新区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及市里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紧密挂钩,对绩效考核结果为不及格的,取消奖励性绩效工资。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高新区考核负担过重问题,重新量身定制“考卷”,考核内容为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保留的社会事务以及上级部门明文规定要求纳入考核的工作,考核指标由2023年的162项精简为2024年的69项,精简率为57.4%。







来      源 :江西改革动态
一审一校:肖蕾
二审二校:罗柳根
三审三校:胡兵
投稿邮箱:xygxxw@126.com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往期回顾

#

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

新余高新区加速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高地”

#

新余高新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

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发展的金字招牌,新余高新区全力打造“四化”营商环境



扫码关注新余高新

“新余高新” 微信公众号
“新余高新” 抖音号



新余高新
帮助您了解新余高新区,更好地为企业和老百姓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