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世界上的有许多针对提高这些基础技术而编写的练习作品,其中有一部由德国人史拉迪克(Henry Schradieck 1846-1918)编写的《小提琴左手技能练习》(共三册),它对发展小提琴左手演奏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从一个专门的方面,将小提琴左手技术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是绝好的教材,是专业小提琴教师和学生向往的一本快速提高左手技巧的“宝典”。如何去解读好这一“宝典”,就成了拥有提高左手技术的一个捷径了。很可惜的是,在我国教师和演奏者们,一方面梦寐以求地喝望着“飞舞”起来的手指,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去静心做每天的艰苦练习。只演奏乐曲,手指的技能是得不到系统的、有严格规范的、有针对性强度的提高。忽略了这些,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史拉迪克《小提琴左手技能练习》从第二条琴弦(A弦)开始,逐一条弦,逐一个把位,每一只手指,每一组手指,再到双音及和弦,有顺序和有规律地训练下去,非常的系统和全面。可以说在小提琴技术里,所有有可能出现的左手手指排列组合,它都涉及和编排到了。也就是说,把这些练习都精确地、轻松合理地、有速度地完成,那么你的左手机能基本就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了。
一、手指的技术
1.首先是手指的起落。所有手指的起落都要遵循用指根关节来操作这一原则,抬起的高度以临近手指的第一关节上方为宜,动作要迅速敏捷,既要注意每只手指起落的独立性又要强调每组手指起落的连贯性。落下时,手指尖的左半部肉垫处与琴弦的接触点位置要准确和固定,并要有弹性和力度。
2.手形,四只手指要尽量成一条直线,排列在琴弦的上方,用到哪只就用哪只,没用到的,无论是已在琴弦上做保留的或是在琴弦的上方等候的,都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良好的手形。通常学生们会犯这方面的错误或不注意保持这种良好的手形,如4指僵直,远离琴弦或按3指时,4指“掉”下去,又如1指直翘起等等,这都会直接带来手指运动敏捷的障碍。
因为这些不良的手形,会使不同手指按弦指尖与琴弦的距离产生等差,造成了触弦时差。良好的手形是通过长期严格和正确的练习而形成的,开始时,小臂自然内转一点,(注意:切记手肘的位置不变,不能用手肘向内转来将就3、4指的手形位置。)让3、4指的指根关节稍微靠近指板一点,其中一定注意3、4指的指根关节要高出指板,这样居高临下,会有利于手指起落动作的完成。然后1、2指,特别是1指后倒拉开,使四只手指成直线排列,大拇指隔弦与另一边的1、2指间相对,虎口自然放松张开。4指尽量起落时保持圆顺。在人体自然生理结构上,4、3指相对于1、2指而言,是较弱的,所以在4个手指形成一条直线的手形后,要把中心平衡点稍往3、4指这边放,这样会加强对3、4指的控制和力度,也平衡了与1、2指之间的生理差异。练习手形的初期,可能会产生一些紧张或不适,特别是对于一些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循序渐进,注意强调意念上和肌肉的尽可能放松。换把时,动态手形的保持非常重要,这也是准确和快速的基础。
二、 操作的能力
眼、脑、手的相互关系。要从一开始就“强迫”练习者一眼看乐谱就要看到四个音符,之后是八个、十六个等等等,当眼看到后,一定要在脑里显现出这些音符,完后再指令手指操作完成这些音符。拉断了,拉错了,先让学生想想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之后再操作、纠正。经过严格训练,眼、脑、手的相互关系通了,自然准确性和速度就会上去了。速度的加快,一定是要建立在眼、脑、手能控制的范围内,如超越了,很可能只是一些惯性上的行为,对能力训练而言无益,而且还可能留下一些不良的印记,后患无穷。至于训练时的快慢,可以先慢后快,但这要根据学生当时的能力而定,一般应以中等速度为好。弓法可先八个音一弓,继而一小节一弓,再到按书中实际标示弓法,同样也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而定。演奏者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会明显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学习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时候,发现多处讲到了不能和学生提及能力上的问题,但我却认为,在音乐方面,特别是乐器的演奏专业上,能力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而能力是随着正确学习和练习,得到提高的。我们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们的演奏能力,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学生正面涉及到能力提高这一课题了。
在练习过程中,还需注意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换把,换把时的多余动作太多了。这个问题是有历史根源的,我国的小提琴教育,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太多的“前苏联”学说影响以及对其的误解和发挥,换把动作繁琐,而且非常强调这些个动作,反而把换把的实质效果放在了次要,这给换把时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和准确时值带来了障碍。因笔者曾长期在西欧学习、工作,对这点深有感触。换把应遵循着各把位音程能较自然敏捷和时值准确地连接起来,这一宗旨而进行操作,动作越少越好,干净、自然、敏捷、连贯等都是追求的要点。在这部手指练习里,如能很好地做到以上的这些要点,才可能达到速度上的目标。
二.练习的强度和进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左手手指练习更是像一把双面刀刃,搞不好了会伤及自己。1.手指的起落一定要有弹性,绝不是用“死力”去敲击的。2.手形的形成是逐步完成的,而且是在合理的自身生理结构范围内形成的,最后固定下来的手形应该是较自然松弛的。3.练习的强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手或手臂已产生酸疼的现象,必须立即停下来,放松休息,绝对不可冒进。上世纪50-60年代,练坏手的例子就有许多。练习的强度和加速,应以循序渐进为好,要以松弛为基础。
三.坚持音准和良好的发音。只要是发声就一定要有音准的要求和健康悦耳的音质追求。特别是在双音练习的部分,调性音准的协和,非常重要。笔者一直呼吁和坚持纯律调性音准,以解开以前我国音乐演奏音准不协和的这一死结(特别是乐队)。
四。节奏,节奏分为节拍和节奏,节拍也就是各音符时值的组合,在这练习中,它主要是以16分音符出现的,比较统一,这就要求练习者在严格固定的时值里完成所有的操作,如不同的音符组合、换把、换弦等等。我们可以借助节拍器的帮助,开始时,无论速度的快慢都要在节拍器准确的提示下进行,一定要努力追求音符间的时值准确,也就是说,16分音符的时值等份统一平均。本练习基本上没有如快慢、张弛等节奏上的变化。
五.手指的连贯性,独立敏捷的每一手指起落,是我们练习的第一步,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清晰连贯的手指运动才是我们较高的追求,这包含了以上所说的,手指技术和操作能力这两个方面。
六.年纪,练习越早开始,手指机能提升的空间就越大,收益也就越大,谁不想从小就有一手过硬的左手技术呢但,就像一张白纸一开始就乱画坏了一样,开始时如不特别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协调性,这将给以后带来毁害性的痛苦。
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是建立在对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基础上的。这也就是说,人类是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即通过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科学原理建立起的反射弧规律,来适应并改造外界环境。而条件反射里的这个条件,实际上是外加的,也就是后天形成的。这也就是我上面阐述的技术、方法、措施等,通过长期耐心、准确、合理的反复练习,建立起稳固的条件反射链,使音符、提琴、人合一,从而达到得心应手地操控小提琴演奏。
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指飞动,扣人心弦的音符连接,震撼折服的演奏技巧,一方面是先天的才能和机能,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和选择的,但在另一方面,在后天的训练上,我们可以努力做的空间就较为宽阔了。虽然每个人最后达到的水平高度不一样,但努力追求过了,却是会带来收获上的满足和慰籍。正确、合理、不懈地练习史拉迪克的小提琴左手技能练习,会给大家带来炫动飞舞起来的小提琴左手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