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亮:“看不见的威胁”——气候变暖对健康的影响

学术   2024-11-17 23:00   湖南  

2024年11月5日,2024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发布会暨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高峰论坛成功召开。本文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陈德亮在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报告《“看不见的威胁”:气候变暖对健康的影响》。

陈德亮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

“看不见的威胁”:气候变暖对健康的影响

陈德亮

感谢罗勇主任的介绍,也感谢组织者的邀请。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发布会。几天前,蔡闻佳教授向我展示了这份报告的成果,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而刚才几位专家的演讲,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此次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力。特别是李司长、Martin Taylor先生,以及Helena Wang女士的发言,更让我感受到,这次发布会以及与报告相关的研究团队和各方的合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作为一名曾经的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长,我组织过许多类似的活动;同时,我参与IPCC的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担任过IPCC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和协调人。我深知,把科学界、企业、基金会、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真正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一件事情,是多么有意义。而今天,通过这个发布会,我欣喜地看到这件事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几年时间内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属不易。相比之下,IPCC用了二十多年才达到今天的成就。大家也知道,IPCC的关注点更多是全球尺度,但当谈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时,仅仅考虑全球尺度是不够的。而这次发布会让我看到,无论是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甚至省市一级的参与,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衷心祝贺作者团队,以及所有参与者和组织者为这份报告和今天的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刚才听了李司长的发言,特别是几位专家的报告后,我觉得我只需简单补充几句,因为关键点他们已经讲得非常到位,也与我的观点高度一致。
作为一名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我长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大家对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应该不陌生——它除了展现出明显的长期升温趋势外,还表现出年际间的显著波动。2022年,我们就感受到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考虑到厄尔尼诺的影响,我们预测2023年底到2024年5月的全球平均温度将会显著升高。基于这一预测,我们在2023年撰写了一篇论文。然而,论文的发表过程用了六个月,当2024年初正式发表时,这一预测已稍显滞后。

尽管如此,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对2024年的预测基本准确,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的深入理解。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正如图1右侧的小图所示,温室气体排放是长期升温趋势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年际波动则受自然气候系统的变化主导,特别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图1  观测、模拟和预测的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1881-2024)

近年来的持续高温现让我们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深远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看不见的影响”作为今天主题的原因。所谓看不见的影响,其实是可以观察到的:比如,高温热浪不仅有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应,还存在缓慢且不易察觉的间接效应。这些间接影响往往更加复杂,却容易被忽视。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间接效应的观察与思考。

图2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一张概念图,它清晰地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健康领域的多重影响,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脆弱性因素、风险,以及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这张图详细列出了健康风险、相关疾病和卫生设施的多方面挑战。然而,我认为图中唯一欠缺的是技术的作用。技术不仅在整个链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其发展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此外,卫生系统自身的碳足迹也值得关注,这一点在技术层面有许多优化空间。

图2  气候变化产生健康危害的链条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间接影响,或者说“看不见的影响”。举一个例子,也是我比较熟悉的研究领域:气候变化与人类迁移的关系。最近,我正在研究这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引发的迁移对人群健康可能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大家不妨设想,当大量人口因气候变化而被迫逃离家园或迁移至其他地区时,他们的生存条件和健康状况将会面临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前加沙地区的局势虽然是由战争引起的,但我们可以类比思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类似的迁徙是否也可能发生。当一个地区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甚至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时,人们不得不选择暂时或永久地离开。这种情况下,迁徙人口的生存条件、粮食供应和营养质量都会受到冲击,进而严重影响整体健康水平。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聚焦于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还必须重视这些间接效应。以粮食和营养为例,它们是人群健康的基本保障,任何对它们的破坏都会带来深远的健康后果。

关于这一方面,我不再展开,只想强调一个核心观点: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IPCC的图表(图3)展示了气候变化通过社会、经济和政治途径影响健康的复杂机制。然而,适应并非没有限度,也不是万能的。适应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限性,甚至产生某些负面影响。这些潜在的不足和错误,叠加在一起,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图3  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社会、经济的链条

图4则展示了WHO的结论,即气候变化可能会摧毁过去50年在发展全球健康和减贫方面的努力。这一结论让我深感忧虑。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更有效的行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社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图4  世界卫生组织预估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

下面,我向大家展示一些关于高温热浪的研究成果。

国际科学计划“未来地球”每年都会总结全球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的十大最新认知,并在COP会议上发布。图5展示了“未来地球”报告中的一张图,明确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高温热浪热点地区。其中一个关键地区是南亚,因此我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关注温度的影响,还将湿度的影响纳入分析。这种同时考虑两个气象因素的研究被称为“复合事件”分析。

图5  气候变化造成南亚未来复合热浪暴露

研究复合事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能够将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有机结合起来。正如最近IPCC评估报告所指出的,全球复合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都在持续增加。此外,我们观察到许多前所未见的极端情况,这令人担忧。因为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规划通常基于历史经验,而这些全新的事件可能带来更深远甚至难以预见的影响。因此,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正如刚才蔡闻佳教授提到的,中国近年来也经历了干热复合事件的变化。然而,我认为湿热复合事件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最近,我的团队对南亚地区湿热复合事件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用湿黑球温度这一指标进行描述。图6显示,该指标在近几十年内快速增长,证实了全球变暖的严重影响。

图6  热湿复合事件历史变化趋势
基于IPCC采用的全球气候模型,我们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估。图7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南亚地区湿热复合事件的强度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分布图更显示,不仅平均值会变化,分布也将更加广泛,极端事件的“尾部”将变得更宽,表明未来极端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这一趋势值得高度关注,因为管理者过去基于历史数据的规划可能不足以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图7  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极端热应激事件的未来变化

最后,我想简单分享我们团队与国内其他团队的一个最新发现。研究表明,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缩小全球南北方之间的差距。这一研究具有全球视野,揭示了高温热浪对南方和北方的不同影响。由于时间有限,我今天就不再展开讨论。

总体而言,今天的报告内容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我衷心希望,未来各利益相关方能够紧密合作,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从而更深刻地改善我们的现状。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其趋势极具危险性。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的升幅可能不是2℃,也不是1.5℃,而是2.6℃到3℃。这意味着我们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努力!谢谢大家!
审核:王玉娟
推荐阅读


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公众号平台为您把握最新AI4Science、解读最新气象科研进展、分享气象实用编程技巧、追踪气象即时资讯。致力于提升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预测水平。欢迎加入气象AI和气象行业交流群以及气象博士群!与12W+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