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建院红会——
世界糖尿病日
PART 1
糖尿病介绍
0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以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絮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02
糖尿病的类型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除此之外还有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体,占比约为90%。
03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PART 2
糖尿病的危害
个人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4)糖尿病可引发肾脏疾病并导致尿毒症发生。
(5)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社会
PART 3
如何预防糖尿病
如果患上糖尿病应采取哪些措施?
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控制总热量,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高血糖、急性并发症等)。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避免焦虑和压力,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调理身体,改善症状。
请记住,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只要血糖控制得当,就可以拥有正常寿命。关键在于血糖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如果您被诊断为糖尿病,建议您尽快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帮助控制血糖。
总结
无论是否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友”中的一员,都应该主动去认识了解糖尿病,主动去抵抗它,远离它。
认识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但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最有效的良药。
(上述引用资料参考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编辑:吴金龙
技术编辑:吴金龙
初审:卢嘉铟
复审:董泽豪
终审:李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