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的领域中,不论是在野外的池塘、黑坑,还是竞技钓场,我们都共同面临着一个挑战——鱼儿咬口的不连贯性。这种不连贯性常常令我们感到困惑和无助,但若能掌握补窝和续窝的技巧,我们就能尽力减少其影响。然而,即便如此,如果鱼儿的密度并不足够高,要实现连贯的鱼口依然十分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这种鱼口突然中断的现象称之为“散窝”。那么,引发散窝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
首先,客观因素如涨水、狂风、降雨等是不可抗拒的,但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窝中的鱼群,使其散开。然而,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是非客观因素导致的散窝。
第一诱因:溜鱼惊散。许多追求大鱼的垂钓爱好者皆知,一旦大鱼上钩,我们不能原地对峙,而需从窝子的侧面将其牵引出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使鱼儿逆游或顺流而去,只有垂直于钓位这个方向对鱼而言最费力,以此角度提鱼、牵引鱼,鱼儿的挣扎程度将显著增加;二是将中钩后挣扎力较大的鱼拖离窝子,避免惊扰附近的鱼群。若未注意以上两点,钓上一尾大鱼后,只能选择更换窝点了。
第二诱因:补窝的动作不当。鱼儿对水中的大动静非常敏感。当窝中已有一定数量的鱼群时,再以砸窝的方式补充鱼饵,等于是在驱散窝中的鱼群。故,在补窝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以免惊扰到鱼群。
第三诱因:他人惊散窝子。垂钓者最厌恶的之一便是他人过来观摩。看似动作微不足道,实则带来极度不利影响。若鱼护中有鱼,轻率地将其提起再放回水中,鱼护中的鱼将不停地扑腾,制造巨大的骚动,此时窝中的鱼群被惊散一点也不奇怪。此外,窝点附近有人游泳、划船、打捞物品,同样会惊散窝中的鱼群。如能避免,务必尽量避免这些行为。
除了以上三个诱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散窝。例如大鱼进窝、补窝太慢、过度频繁地补窝等。垂钓就是如此,能够钓获鱼儿,钓获众多鱼儿时,说明窝中的鱼群密集程度良好。但若无法垂钓到鱼儿,原因则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只能尽量避免犯错,却无法确保能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