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二十九回,写了贾母带着一行人到清虚观打醮。
期间张道士借了宝玉的通灵玉去给他的道友们见识一番。随后那些小道士们,都拿出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作为给宝玉的敬贺之礼。
这些贺礼有黄金,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
宝玉见了也不稀罕,只命收下等晚间施舍出去罢了。
他后来看戏无聊,用手翻弄寻拨那盘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
宝玉道:“她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一个金麒麟,却写出了每个人不一样的态度。心思不一样,态度自然也就不一样。
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她时时黏在贾母身边,贾母关心她,留意到她佩戴的物品倒正常。
只是贾母记得也不确切,感觉金麒麟有点眼熟,但也不记得是谁。
宝玉整天无事忙,关心姐姐妹妹,但他并不关注这些小玩意,这也符合他的性子。
可是宝钗就不一样了,她记得清清楚楚湘云有个金麒麟,连大小都分得一清二楚。
探春说她是有心,什么都记得,其实倒不只是有心这么简单,宝钗的心就专门放在这些东西上面。
正如黛玉说的,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黛玉这话是说得一点没错,要说别的,宝钗那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这些佩戴的小物品她可特别留神。
为何?因为她自己就有一个金锁,并为此炮制了金玉良缘之说。
她的金锁从何得来她心知肚明。她自己能作假,别人就不能作假吗?
对于湘云的金麒麟,她都不知留意多久了,肯定心中还在暗暗防备湘云也来个以物传情。
毕竟,宝钗可是博览全书,从小看杂书长大的,对于公子小姐私赠表记,私定终身之事最清楚不过了。
她搞了金锁来和宝玉配对,岂不也得防着别人也学她这样?
湘云倒不是这样的人,但宝钗却难免以小人之人度君子之腹。
金玉良缘是她来贾府最大的目的,她可不允许有人破坏她的计划。
湘云大大咧咧的对她推心置腹,当她是亲姐姐看待,哪知宝钗却将她当成情敌看待呢。
在宝钗心中,黛玉是第一号情敌,湘云则是第二号,都不得不防。
探春维护宝钗,说她有心,黛玉却不客气的直接怼了她,说她单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宝钗听了,却回头装没听见。
黛玉说中了她心里的想法,她自然只能装作没听见了。不然她要怎样,还能回怼黛玉不成?
不会的。第一,论口才她根本怼不过黛玉,何况黛玉说的本是实情。
其次像她这样会装模作样的人,在贾母和宝玉面前又怎会放下自己的面具呢?当然得维持她淑女的形象了。
有话直言,估计只有黛玉敢这样子了,还有傻憨憨的湘云可能也会说。
不过湘云在大场合一般也不会说宝钗,因为她已被宝钗的表象欺骗,心中认定宝钗是好人。
所以心无城府的湘云,只会维护她的宝姐姐。
只有黛玉,该出手时就出手,眼中容不得沙子。
其实黛玉这话估计众人也是默认的。
她说完之后,贾母可有反应?宝玉可有反应?都没有。
他们没有听见吗,不可能的。刚刚贾母才在说话,怎么可能到黛玉这里,她就听不见了?
贾母是根本没打算拦着黛玉,宝钗的心机黛玉能看出,贾母还会看不出吗?
只是这怼人的话,黛玉可以说,贾母却不能说。
因此她由得黛玉,宝钗没有回应便罢了;宝钗若出口回了,保不准贾母就开口了。贾母开口宝钗更没有好果子吃。
宝玉听见这话也没有安慰宝钗,一是他也支持林妹妹的说法,二是他根本不像宝钗那样有别的心思。
他听见湘云有这件东西,还赶忙将那麒麟拿起来揣在怀里——打算拿回去送给湘云。
他担心别人会说,忙拿眼睛瞟人,发现众人都不大理论,惟有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
黛玉理解他,知道他拿麒麟不是为了私情,送给湘云纯粹就是对妹妹的心意。
所以黛玉对他表示赞叹,为他的一片诚意。
宝钗此时是装作不太理论的,但她的内心估计早已翻腾不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