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好“柿”业
政务
2024-12-11 17:28
陕西
寒冬时节,室外寒风凛冽,但在安塞区坪桥镇马家塬村的温室大棚里扑面而来的却是阵阵暖流,一串串西红柿生机盎然地挂在长势旺盛的藤蔓上,宛若奏响了“红绿辉映”的乡村振兴交响曲。种植户马侯彦和妻子李艳正忙着给西红柿秧绕蔓,打掐多余的枝芽。看着棚内如鸡蛋大小的西红柿挂满藤架,一个个绿得亮眼,红得似灯笼,夫妻俩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西红柿的生长周期一般就是130天左右,我这茬柿子是8月中旬栽的苗子,现在也陆续开始成熟,进入采收期了。西红柿一般上市也就是一个月时间。”马侯彦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边向笔者分享着他的种植经验。马侯彦以前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收入还是微薄,为此他打算另谋出路。2015年,马家塬村建成新型日光温室大棚28座,开始发展大棚蔬菜产业。“80后”的马侯彦决定回村发展,和妻子一起集中精力发展大棚种植产业。“种植西红柿挣的是辛苦钱。”马侯彦告诉笔者,西红柿比较“娇气”,温度、湿度、农药控制不好,整茬收成就不好。所以只要一有时间,他和妻子就钻在大棚里,平地、浇水、施肥、控温……一年四季闲不下来,“看着这些蔬菜,就跟自己家孩子一样上心,一天就想看着它们慢慢长大。”马侯彦说。“目前西红柿的批发价每斤在2.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价钱有所提升,一年能种两茬,一年下来能收入10多万元,比种粮食收入要强多了。所以大棚种植还是要巧打时间差错季上市,才能卖出个好价钱。”马侯彦说。“种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只要你踏踏实实种,长出来的都是‘金果果’,还愁日子红火不起来?”良好的收益让马侯彦对大棚种植充满了信心。用“菜篮子”鼓起村民的“钱袋子”,用大棚的“金钥匙”打开百姓的“致富门”。近年来,安塞区坚持把设施蔬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全区设施蔬菜累计发展面积7.1万亩,涉及全区9镇、3个街道,覆盖118个自然村,其中日光温室5.5万亩,弓棚1.6万亩,有2.76万人从事设施蔬菜种植,从业农民占农村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村种植大棚菜也有十几年时间了,现在村里28座大棚都种得满满当当,村民的种植信心也比较高。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坚持把大棚种植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领群众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让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好生活。”马家塬村党支部书记马科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