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如一日守护幸福“夕阳红”

文摘   2024-12-06 13:07   陕西  

      “李叔叔,您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锻炼锻炼!”

  “张奶奶,一会您吃完饭我给您把指甲剪一剪。”

  在渭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总会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穿梭在各个房间、面带笑容对老人嘘寒问暖的身影,她就是奋战在养老护理一线11年的养老护理员张小青。

  “因为从小被爷爷奶奶毫无保留地爱着,所以我见了老人就有一种亲切感,就想从事与老人有关的工作。24岁来到老年公寓,一眨眼11年过去了。”张小青告诉记者。

  2013年,张小青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老年公寓全护区。她说:“全护区的老人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失能的,即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的老人;一类是失智的,以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为主。”

  “刚到全护区的时候,看着别的护理员给失能老人进行鼻饲、吸痰、拍背,我心里很难受。”张小青回忆道。当时她觉得这些老人太可怜了,十分需要人照顾,但又担心自己的技术不过关,会让老人感到不适。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作为新的养老护理员,她变得胆怯且不自信。为了胜任这份工作,张小青每周积极参加老年公寓的业务培训,闲下来她就学习更多的康复知识,除此以外,还认真摸索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等方面知识,不断提升各项技能,让老人享受更专业的照护服务。

  慢慢地,张小青总结出经验,“对于失能老人,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维持他的生命尊严,要时刻保持他们身体的清洁,而失智老人除了基本的生活护理以外,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陪伴。”

  今年4月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张秦安患有高血压,同时由于脑梗,下肢无力,只能坐轮椅。刚入住时,老人不习惯、闹情绪、不配合,张小青就耐心劝导老人,和他谈心,与家属沟通,因老人晚上睡眠不好,经常喊闹,张小青就陪他聊天,安抚他入睡。

  在张小青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有所好转,慢慢地喜欢上看电视、听歌、唱歌等娱乐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老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张小青解释,这种全方位照护模式,使得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老人不仅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有了提升,在精神状态上也变得更加开朗。

  老人的家属看到这些变化,激动地握着张小青的手说:“你们把他照顾得这么好,太感谢你们了!”

  洗漱、进食、擦浴、大小便护理……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又繁重,在很多人眼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是伺候人的脏活,但张小青却说:“这些老人就像我的爷爷奶奶一样,需要陪伴与帮助,对于自己的家人怎么会嫌脏嫌累嫌苦呢?”

  有一次,老年公寓里的一位老人因为便秘严重特别痛苦,一直在大声哀嚎,张小青了解情况后戴上手套来到老人身边帮忙。

  “但老人身体不舒服就会烦躁,手一轮就不小心打到我,当时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很委屈。”后来,张小青默默地给老人收拾干净,老人在事后也不好意思地向她表达了歉意和感谢。

  “后来接触的多了,了解了老人的真实想法也就觉得没什么了。”在护理过程中遇到老人便秘,张小青和其他护理员有时会使用开塞露,或者为老人人工排便。这些又脏又累甚至有些家属都会嫌弃的活儿,她们一点一点帮老人收拾妥帖。针对老人便秘的情况,她还贴心地从饮食等方面帮老人进行调理。

  回顾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张小青感慨万千,有辛酸也有无助,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每当她看到老人因自己悉心护理而减轻痛苦,因温暖安慰而树立信心,这时候职业带来的那份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养老护理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它的平凡在于细微且实在,体现的是不平凡的人间大爱,这份事业是我无悔的选择。尽管辛苦,但很快乐。”张小青坚定地说。

来源:渭南市日报 民生·民声周刊

记者: 吕洁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是一所公办非营利性福利机构,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和社会“三无人员”生活的理想场所。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