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不断引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时候许多国家都会想尽办法的去吸引外国的人才来到自己的国家,我国这些年中有不少的高级人才被他国给吸引走,同样的这些年中国也吸引来了很多外国科学家的加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发现我国的人才流失量远远低于外国人才的加入量,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发现了中国的发展前景,留在中国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近些日子的好消息,真的是一个接一个传来,先是数千名美国科研人员加入中国,现在又有日本国宝级科学家出走,还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投奔而来,这下日本可算是炸锅了,不少网友纷纷骂他是mai国zei,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难道是他的小日子过得不舒服吗?
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藤岛昭(Fujishima Akira)于 1942 年 3 月 10 日在日本东京出生。1967年,当时在东京大学就读的藤岛昭因为与导师本多健一共同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
1971年,藤岛昭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同年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他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8年3月,藤岛昭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藤岛昭是发现“光催化”的行业权威,并且有“光催化之父”的美称,诺贝尔奖也多次被提名。多年来,藤岛昭和中国之间持续着40年的交流,搭建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文化、教育与科学的桥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培养了38名中国留学生,并且有3位还在中国科学院担任院士。藤岛昭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一位在日本属于“国宝级”的人物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投奔中国,并且全职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
据上海理工大学在 8 月 31 日的新闻报道,藤岛昭院士及团队成员于 8 月 30 日签署了工作协议书,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在聘任会议上表示,“为更好支持院士团队的发展,为相关研究工作搭建平台,学校依托新组建成立的材料与化学学院,计划成立相关的光电材料和光催化方面国际性的研究院,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光催化是一项应用相当广泛的科研技术,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光催化自洁玻璃了。这种玻璃的表面不容易染上污垢和尘埃,能长时间保持清洁,而我国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使用了这种自洁玻璃。
另外就是只要镜子涂上相关的透明光催化涂层便不会产生雾气,这项研究也常常应用在汽车倒后镜上。可以说,光催化的研究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都十分前沿,应用也相当广泛,能今后的科学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
不仅仅是有藤岛昭这样的科学大能加入,还有一些有名望的日本科学家同样也加入到了中国,比如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御子柴克彦,他所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是脑神经方面,也是目前上海大学的教授,他更是被寄予了厚望,有着很大的可能成为诺贝尔生理学以及医学奖上的获得者。
他和藤岛昭在日本的地位不分上下,都属于日本人的骄傲。只不过对于这样的两位大佬加入到中国的大学,日本民众还是没想到的,如果说这两位不爱国显然是不可能,因此这也引起了日本人的反思。
随着我国实力不断变大,这些年进入我国的外资和科学家越来越多,据统计日本前来我国工作的学者人数已经过万。日本国内网友对于这些来我国发展的学者,可没有持友善态度,认为这些是不爱国,来我国是为了钱。
然而日本科学家投奔中国的真相令人意外,日本科学家投奔中国的事情一出,流言四起,很多日本网友分析说,这些科学家就是看中了钱,所以才离开的。面对这样的质疑,科学家们说出了真相,却着实让人意外,他们称,选择离开国家,是因为在日本国内已经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了,根本不是因为钱。
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日本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06财政年度达到了17860人的高峰,近年来一直在15000人左右徘徊。而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从2005财年的26506人猛增到2020财年的65585人。
我国与日本有很大的区别,我国占地面积广,市场需求也不局限,这样恰好是提供了学者良好的发展机会,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抱负。如今我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并且避免国内人才流失,当然外国学者来我国发展也是受到热烈欢迎的,而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正好也吸引着外国学者的目光。
相信在不久将来,我国正迎来科技发展的迸发期,众多人才也会随之向往我国的科研环境,这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良机,不仅要自己培养高素质人才,更要自己不断通过学习和创新科技,我国便有了发展,便有了希望。
觉得在理,请您点个“在看”和“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