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新华社
专家分析:季节转换期间易产生大气污染
据了解,从11月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逐渐上升;8日至10日,河北南部、山东和河南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但京津冀中部太行山沿线城市污染程度相对突出。截至11月10日早晨6点,京津冀鲁豫5省市中,有11个城市PM2.5日均浓度超标,其中PM2.5日均浓度峰值出现在9日的石家庄,为174微克/立方米。北京市在8日中午前后、8日傍晚至9日全天出现短时PM2.5中度污染,峰值浓度达到143微克/立方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自发:这样的污染过程,在过去十多年频繁发生。一般都会在季节转换的过程中发生,像春天的时候,3月份,还有深秋的时候,像国庆节的前后,还有取暖期,秋天转冬天的过程当中,10月下旬、11月上旬,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天气。
专家指出,进入秋冬季后,地面气温明显降低,逆温、早晚高湿有雾等现象较为频繁,空气流通性差,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积累。北方地区在进入采暖期后,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在叠加这种不利气象条件后,污染程度更重,持续时间也更长。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自发:一两天不利的条件,基本上现在这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架构,都能扛得过去。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蓝天还是比较多的原因,但是现在如果超过了六、七天,就扛不住了,污染物累积下来,就容易产生这种重污染天气。
雾霾天户外活动 科学防护需做好
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面临的环境风险之一,其中的颗粒物,特别是PM2.5,被吸入人体后能进入肺部甚至是血液中,从而产生健康损害,短时间内吸入污染物可能会出现咳嗽、喉咙痛等症状。重污染天气,还可能会诱发一些基础疾病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因此要格外防护。面对重污染天气,人们应该如何科学防护呢?
专家指出,首先应该识别空气污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俗称的"AQI",就是用来定量描述空气污染状况的。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污染程度越重。
空气质量指数在100及以下,为优和良,一般人群可以正常活动;
101到150之间,为轻度污染,儿童、老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151到200之间,为中度污染,儿童、老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201到300之间,达到重度污染,儿童、老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300以上时,为严重污染,儿童、老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北京大学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 黄新皓:在重污染天气时,如果大家有外出的需求,我们建议一定要佩戴好防霾的口罩,选取要符合国家标准,标有KN95或N95及以上标准的口罩。普通的医用口罩,对于雾霾的防护作用比较有限。
另外,不建议雾霾天戴口罩运动,对于雾霾天有户外运动需求的人群,应该设计合理的运动强度、合理的运动时间和合理的运动路线。
北京大学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 黄新皓:可以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户外运动,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秋冬季雾霾天,我们其实不建议在早晨进行户外的运动,因为早晨往往雾霾会比较重。在地点的选择上,不建议在一些流量比较大的交通要道,或者是红绿灯、十字路口等等,这些路段往往污染比较严重,不利于运动。
来源: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