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被世卫列为致癌物,曾经的营养佳品还能吃吗?医生说出了实话

美食   2024-12-02 10:17   河南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羊肉,这一曾经备受推崇的营养佳品,如今却陷入了“致癌”的争议中。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红肉(包括牛肉、羊肉、猪肉等)列为“2A类致癌物”,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开始质疑:羊肉还能不能吃?吃了会不会得癌症?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听听医生怎么说。

羊肉的营养价值不容忽视

羊肉历来被视为营养丰富的食材,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羊肉中的铁元素含量尤为丰富,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羊肉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共轭亚油酸(CLA),这种脂肪具有抗氧化、抗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理功能。羊肉的肉质细嫩,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在中医理论中,羊肉还具有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对于改善体寒、增强体质有很好的效果。

羊肉为何被世卫列为致癌物?

羊肉作为红肉的一种,之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主要是基于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证据。相关研究报告指出,过多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能增加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如结直肠癌、胃癌等。红肉之所以会致癌,主要与其内含的营养成分相关。红肉中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血色素等成分,其中饱和脂肪酸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刺激胆汁酸进入到十二指肠内,最终会生成一些容易促进癌症发生的物质。而血色素在烹饪过程中会生成亚铁血色素,该物质在肠道内会被代谢成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且会促进致癌物的生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吃了羊肉就一定会得癌症。世卫组织的“致癌”结论是相对的,与摄入量和频率有关。适量食用,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医生指出,癌症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食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如何科学食用羊肉?

面对羊肉可能致癌的传言,医生们给出了专业的建议:适量食用是关键。

1.控制摄入量:建议每周食用红肉的次数不超过三次,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这样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降低癌症风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建议,成年人应每天摄入120\~200克动物性食物,其中红肉比例控制在每日50\~70克左右,占肉类摄入的32.6%。

2.选择烹饪方式:尽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这些方式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增加癌症风险。推荐采用炖、煮、蒸等低温烹饪方式,保留羊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3.搭配蔬菜食用: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中和羊肉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4.注意个人体质:对于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群,建议适量减少羊肉的摄入量,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辨别真假羊肉,远离健康风险

除了关注羊肉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外,我们还需要学会辨别真假羊肉。市场上存在一些低价羊肉卷,这些产品往往掺入了鸡肉、鸭肉、马肉等,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羊肉。为了让不同的肉更好融合,不法商贩还会使用保水剂、黏合剂、染色剂、防腐剂等,通过特殊工艺“以假乱真”。这些假羊肉不仅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食用这些假羊肉,可能导致亚硝酸盐摄入超标。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增加胃癌、食道癌、肝癌等发生风险。因此,在购买羊肉时,我们应选择正规渠道,仔细辨别真伪,确保食品安全。

癌症与食物的关系复杂而深远

食物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复杂而深远。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的分类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各种物质对我们身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可否认,某些食物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癌。癌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羊肉被列为“2A类致癌物”就因噎废食。适量食用羊肉,并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健康、美味的生活。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盲目跟风。面对羊肉可能致癌的传言,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要理性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享受健康、美味的生活。羊肉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适量食用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饮食、合理搭配。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做菜做饭炒菜
女人做菜是贤惠,男人做菜有魅力!拴住TA的胃,留住他的心。每天教你学做菜,做饭,炒菜技巧,让你摇身变大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