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厂来了一名叫杨洁篪的小工!

职场   2024-10-16 09:56   广东  

1968年,上海浦江电表厂来了名小工,这名小工除了工作认真踏实外,他酷爱学习英语。

他叫杨洁篪。

他与其他同事截然不同,不仅工作勤勉认真,更有着一份对英语的痴迷与热爱。

在那个大多数人都热衷于打牌、喝酒、聊天的年代,杨洁篪却选择了一条孤独而坚定的道路——自学英语。

每当夜幕降临,电表厂的宿舍里总是灯火通明,但杨洁篪的房间却显得格外安静。

他独自坐在床沿,手中紧握着干硬的馒头,眼睛紧盯着英语单词,口中默念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词汇。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

同事们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嘲笑,称他为“书呆子”,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在竞选厂里文员时,由于选拔重汉语轻英语,他遗憾落榜。

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让他陷入了短暂的消沉。

然而,母亲的鼓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母亲告诉他:“孩子,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灰心,做任何事情都得有恒心。不管结果如何,妈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

在母亲的鼓励下,杨洁篪重拾信心,继续夜以继日地学习英语。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电表厂收到一批英文材料,全厂无人能解时,他挺身而出,轻松翻译了所有内容。

这一刻,他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全厂人的刮目相看。

然而,这次的成功并没有立即改变他在厂里的身份和地位。

直到1972年,国家因外交需要面向全国招考英语人才,杨洁篪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外派的首批留学生赴英国深造。

这一机会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英国的学习经历让杨洁篪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回国后,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深厚的英语功底,逐渐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

最终,他成为了我国第九任外交部长,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一次谈话中,杨洁篪深情地回忆起了在电表厂的那段生活。

他说:“一个人最好别让苟且成为习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后来者的勉励。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杨洁篪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应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梦想的执着。

只有不断努力、不断积累,才能在机遇来临时把握住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湖边看世界
湖边看世界,世界在湖边。聊聊体制内那些事,关注官场新生态。 关心官场就是关心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