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之前的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事1362年。全书294卷,按朝代分为十六纪,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
宋神宗称赞该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曰《资治通鉴》,并亲为作序。
《资治通鉴》总体而言是一部很严肃的历史书,也是很成熟的历史哲学著作。其中体现了司马光的儒家史观,这在此前的著作中都没有如此系统和深刻地体现过,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资治通鉴》中的史实,司马光全力考据准确、减少错误,极尽严谨客观。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较多采用正史以外材料,《晋纪》部分尽量删除了《晋书》怪力乱神内容,南北朝的线条梳理得也很清晰。隋唐五代广征群集,史料丰富,考证翔实,且《资治通鉴》所采录之原书大多已经流散,所以《通鉴》的史料价值也很重大。《通鉴》在高度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将历史事件精心融入整体文献的宏大叙事中,司马光堪称千年来历史学家的巅峰。
从《资治通鉴》还可以总结出中国传统王朝的兴衰更替规律,不管立国之初统治集团是多么地顺乎潮流、收服民心,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功业大成、天下太平,只要到了有一天,几代统治者连续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怠于政事、吏治腐败、权臣当道、贿赂成风,又没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搞得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统一,民不聊生、祸乱并起,就必然会改朝换代。
世界历史上的几大文明都经历过发展、兴盛、衰败的过程,最终走向灭亡,唯一的例外是中华文明,而《资治通鉴》能透露这个例外的原因。从《资治通鉴》对古代政权更替和民族关系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经历过不同的周期。一个是古典的中国,盛行的是纯正的华夏文化。一个是胡汉混合、梵华同代的中国,华夏文化不再纯粹,掺杂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当前,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第三个周期的诞生。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顺利实现中华民族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吸纳,我们不仅能从《资治通鉴》中增强文化自信,也能找到一些秘诀。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传播《资治通鉴》。约30年前,大陆第一套《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就是由沈志华先生和我主编的。之后,针对不同定位的读者,我陆续主编出版了多个版本的《资治通鉴》。现在,晚辈后学历经五年,汇集百余人的力量编撰完成了这部《资治通鉴》全注全译本,我非常欣慰,希望此书能够给广大读者在阅读《资治通鉴》时带来新的思考和收获,所以很高兴地推荐给大家。
张宏儒
原价 ¥ 3600 元
现售 ¥23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