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打工9年,税后到手330,保真吗?

财富   2025-01-31 23:58   河北  

来源:债务研究/东外滩技术派

今天晚上读者朋友给我转了一个帖子——《9年投行路,税后赚了330多个,拿了N+7,止步于此》,是一位投行人的自述:描述了他从入行到彻底离开行业的过程。

读者朋友很好奇其中的信息是不是都保真。我详细看了文章,认为大体上是比较真实的,逐一给大家做点分析。

1、入行过程及起薪

9年前我刚做了三年审计小本学历+cpa、司考双证,想跳来投行,希望底薪20万,有人觉得这学历这资历太夸张了,有人觉得很正常,甚至还有可能更高,他们吵了起来。事过境迁,我把后续实际情况贴在这里:我进入了一家中小投行,起薪是1.5万,高低我就不多做评论了。如今我回过头去看那个帖子,争论还有一些其他焦点,比如学历重不重要?进来后发现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头部,学历大大的缩小了你的可选择范围,在没资源没背景的情况下,你可能根本都经过不了简历初选。另外,里面同仁前辈给出的:找一个好的平台先进入圈子,比起薪高低重要,我觉得很中肯,比起行业小怪的冷嘲热讽,算是善人良言。

主人公的事业发展时间线是:2013年本科毕业(大约22岁)先做了三年审计,2016年从会计师事务所跳槽进入投行。注意,主人公并没有明确表述自己本科的具体学校,而这一点对其进入投行圈的第一个平台也是有很重要影响的。

2016年,本科生想社招进头部投行可能性极低。头部投行中,3C是招本科生的,但从会计师事务所社招一个本科学历的员工,也没有先例。可以这么说,当时那一批从会计师事务所跳槽到投行圈的(尤其学历是本科的),第一站基本都是中小型投行

起薪1.5并不算低,当时即便是头部投行,也不是都能达到这样的薪资水平。当时的投行,主要看奖金数额。

2、在投行9年的收入


第2个分享。大家可能比较喜欢听,9年拿了多少?打开银行app,汇总了一下,加上奖金一共发了120笔,合计到卡330多个(不含裁员补偿金,几十个公积金当然也不在里面)。9年时间涨薪4次,其中考过保代和注册各涨一次,从起薪15,000,到至高翻了一倍多一点,离职前公司又统一进行了降薪。

主人公说9年税后拿了330多个,掐头去尾,刨去试用期等等折损(跳槽来和跳槽走,都有收入和时间损失),按照8年来算,平均每年到手41左右,对应税前,平均每年不到50。

这个数也比较真实。以1.5起薪,相当于年收入33薪;以2.5月薪算,相当于20薪;以其最高收入3月薪算,是16薪。

至于各个社交媒体上传的一些投行巨额年终奖、巨额薪资的消息,不能说全是假的,但大部分不太真,其余真实的可以归类为个例,主要是以下两种个例情况:(1)个别头部投行(特别是外资范投行)的个别年份;(2)个别中小投行在个别年份的个别项目组成员。

3、被裁的过程

第3个分享。看完第2个分享,可能有人觉得,3证也被裁?是的。冰河时期,除了能创收的人,万人皆可裁,之前看到论坛上就有同仁也是3证也出过项目也被裁了,没什么可稀奇的

离开现在的团队,一年之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一年前我们团队创始人也即主要承揽人孤身离职不干了,团队没有靠谱的项目储备,我手里的项目也在那前后黄了,部门已经无以为继。

公司先派了一个没做过项目也不懂业务的年轻老六当白手套先来接管团队,我觉得用老六这个词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首先他不是恶人,但是他来了之后的表现,确实太6了,6的可爱,瞎JB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来了之后抓考勤,他真的会在早上8:30在办公室统计谁没到;然后,提出大跃进口号:全员(含小朋友)承揽,所有人都要出去找项目,每周报你跑了哪些项目。大部分同事出于年终奖还没发的考虑,也出于怕被裁员的考虑,最起码装着卷了起来,没项目也要硬往上编,没工作也要硬往上写,写的越多越好。

我呢,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行动上,都没鸟他,没有给他穿上皇帝的新衣。在心理上,实话说,我对拿钱走人多少是有点向往的,因为没有靠谱的项目接续,留下也是降薪被各种拿捏,总比最后受不了自己跑路两头没落好;行动上,我确实没有表演起来,没有学其他人胡编乱造各种项目投其所好,一直不为所动。几个月后他终于找我谈离开的事情了,我说裁员就裁员你不要PUA我,给钱就好说,大致如此。

到现在我都没看明白,他自己也应该知道自己只是个中间过渡的白手套,最终的接盘人不是他,他也hold不住这么一大盘子,但他在任期间确实把自己当成这个位置以后就是他的了,自己也去各处乱跑瞎看各种项目,我确实没看明白他是自我PUA,还是表演给上头看,反正看起来挺敬业的。六哥没想黑我的钱,我对他起初的判断没错,他不是一个可恶的恶人,只是年轻不懂业务有点6,仅此而已,我并不憎恨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他给了我机会经过半年的摸排后没有遗憾的离开(+7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看出,主人公对裁员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这一年来,我也反复在公众号里说关于职业发展的选择问题

我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你所有的学历、证书以及更加虚无缥缈的能力,还有在领导那里的credit,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当中,与你能不能保住这份工作都没有直接关系。

4、未来的打算

如果说离开现在的团队是一年前想好的,那离开投行是最近几个月才决定的,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吧。

六哥和我谈之前,我曾经打探过公司内部其他团队的情况,但反复思量最终我并没有投出简历(公司其他团队有过内部招聘,可以投的);六哥和我谈之后,除了承诺给我补偿金,还答应我的那段时间内,上招聘网站、联系猎头,行情已惨不忍睹,其实根据平时被动接猎头电话的次数就能感受到,2023年的时候,我一个星期最多接了7、8个电话,都成骚扰了,2024年一年才接了几个,而且都是不痛不痒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我开始的设想是,找有两个以上在会项目的团队,想着即使撤了一个还有一个呢,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还给自己设定的工资底线是3W,低于这个线我就不干投行了。最终无果,也早就放弃投简历了,或许即使我不挑,市场上那些零星的机会也轮不到我,就现在这供求关系

离开投行,心里并没有感到难过或不舍,可能是看不到V起来的希望吧,更可能是手有余粮心里不慌的缘故吧,发的钱都以现金为王的形式在手里拿着呢。也不想走来时路回去做审计了,如果短期想挣钱,审计最快最接地气,除了太累。去做实习律师打官司会有人要吗?不着急。慢慢看

因为我要带团队,在公司还有秋招时,也是招聘的宣讲官,所以多少对行情还是比较有了解的。

其实从去年到现在,投行简历踩踏一直在发生,而且我也说过我的预计:这种踩踏会至少持续到2025年Q3。所以我会跟大家说“投行的简历,猎头不看了”。

不要在风雪交加的冬夜里,冲动地离开炉火微弱的小木屋

因为留下来,有生的机会;而冲出去,大概率会被冻死。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获得投行圈子限量款商务背包一个。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圈子已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6000位精英加入,欢迎加入。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投行精英
投行人业务交流、干货分享。有趣、有料、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