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质量发展巡礼】齐齐哈尔分公司:黑土地绽放现代“农业之花”

文摘   2024-12-28 18:42   黑龙江  

一年来,齐齐哈尔分公司紧紧围绕集团党委战略部署,聚焦重点任务,勇于探索实践,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且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现通过《高质量发展巡礼》栏目进行展示推送,敬请关注。


齐齐哈尔分公司拥有稳定耕地面积216.15万亩,所属农(牧)场分别分布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积温带,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然而,干旱一直是困扰分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怎么突破?
近年来,分公司党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新技术应用推广,在破解土地干旱、推动农业丰产的耕种实践中,探索旱田应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保障农业丰产、助力职工增收的全新路径。

定位精准

找到了解决干旱问题的法宝

齐齐哈尔分公司辖区有超过100万亩耕地种植旱田作物,根据多年降雨资料和农业气象历史数据统计,每年5月分公司平均降雨量仅为37.5毫米,“靠天吃饭”一次保全苗不太现实,往往需要选择多种套种模式,首选作物未能成功就改种生长期短的其他作物,每年取得丰产丰收则成为种植户的奢望。

“过去那时候都是等雨种田或干籽下地,要是出苗算是幸运的,然而大多种植户是一茬一茬种,作物成活多少算多少,粮食产量可想而知。”有着几十年种地经验的泰来农场种植户孙玉伟最有发言权。
随着各地农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种植结构持续优化,虽然各地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作物产量也逐步提升,但春种针对一些农场来说仍是每年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一线干部职工最头疼的事。“像我场设施完善的大地块可以实现抽水灌溉,但零散小户还得用拖车拉水,费时费力成本高不说,也没有达到全面积保苗。”泰来农场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黄伟讲述农业发展的变化,从灌车拉水、抽水浇灌到地上喷灌,这些措施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算起投入产出比,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什么时候大田能像设施农业一样,不顾及自然天气和土地条件,让职工实现“种不愁、管无忧”,农业真正成为稳赚不赔的产业,是各级党委班子深度思考的问题。
为此,分公司党委带着一系列问题开启了向干旱要产量的考察学习之旅。2021年春季,先后组织人员到新疆和内蒙古等地进行考察,在内蒙古扎赉特旗一处玉米示范田,考察人员看到地里绿油油一片,苗齐苗壮长势喜人,通过深入交流,了解到当地应用的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具有节水节肥和精准给水给肥的优势,水肥通过管带水滴出直达作物根部,满足作物实时生长所需的养分。
 “这个东西是好,适合大面积开展吗?投入大不大,铺设和管理维护技术谁懂?我们虽与他们地里条件相似,百姓会认可吗?”在与对方座谈交流时,参加考察的人员表露出迫切的心情,不停的提问使得对方交出实底:“这样,你们可以在作物整个生长周期,随时来查看长势,与我们科研人员一同记录生产重要数据,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随后,分公司多次召开研讨会和论证会,并在作物成长的不同周期,组织多批次去扎赉特旗考察,并详细记录不同时期的作物成长情况以及设施管理、技术参数等。通过一年的跟踪了解,收成好的地块竟然有接近一吨的亩产,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分公司更加坚定推广此项技术,并作为分公司“一号工程”编入了分公司农业发展规划。


推广达效

打开了职工固有的思维难题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新技术应用往往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如何打开职工传统种植固有的思维难题,成为推动农业进步的关键。为了切实提升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应用技能,齐齐哈尔分公司积极举办农业新技术培训。

2022年初,按照新农民培训计划,滴灌技术培训工作便拉开帷幕,邀请了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新疆天业集团、耐特菲姆公司、北京富特森公司等大学和国内外知名的滴灌企业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以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参训学员便于理解和接受。

在现场互动环节,为了让种植户更直观地感受其优势,专家学者展示了一些成功案例的图片和视频。新疆一个示范基地通过应用滴灌水肥一体技术,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一幅幅生产画面,一项项真实的数据,让参训学员眼前一亮,“这技术应用起来产量可真不少,看着操作不是很难,投入完全可以接受,我看咱们可以试试。”当初只是抱着试试看心态的查哈阳农场职工魏风芝与一起参训学员交流时,打算去农业生产中进行实践。
除了培训,小面积试验也成为推广这项技术的有力手段,通过小范围试验农业新技术,让种植户亲眼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进而推进推广应用。
分公司在绿色草原牧场风干旱较为典型的耕地开始试验,选取了几块相邻的农田,一部分农田应用传统种植模式,另一部分则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经过几个重要生长周期的观察记录,试验结果令人惊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玉米生叶径同期对比相差很大。在收获季节,种植户亲自对比了两块地的收成,产量足足提高了200公斤。这一显著的成效,让种植户纷纷前来咨询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方法和渠道。随后,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尝试,充分推动这项技术在当地的广泛应用。

分公司先后组织16轮培训,讲解应用模式和技术细节,累计培训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及种植户1141人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小面积试验,该地成功打开了种植户固有的思维难题,让他们积极拥抱新的农业理念和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保障有力

解决了种植户生产后顾之忧

“虽然现在秋收已经结束,但各农(牧)场一定做好统筹,组织人员把管带回收好,主管里余水和井房的看护也是关键问题,一定明确落实专人负责,同时不断总结好当年的经验成果,更要把问题梳理清晰,为下步对策研究及明年再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秋冬期间,在齐齐哈尔分公司农业重点工作会议上,滴灌专班负责技术指导的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韩明政汇报工作时不忘作出提示。

回想起当初的新技术推广,绿色草原牧场作为主推项目,由于刚刚开展此项工作,基层单位虽然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但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出现跑水漏水和压力不足等问题。当时正值春耕生产,农场紧急抽调农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党员干部成立了小水滴助农服务队,队员划分片区深入到一线,围绕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帮助。为了解决购管批量大,多家渠道供货难免出现质量混杂,农场利用闲置草棚,与黑龙江东部节水合作生产水肥一体化滴灌管带,每亩地可节约20~30元,有效解决用量大质量参差不齐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为了推广新技术,各农(牧)场也结合实际成立了相应的助农服务组织11个,每年在整个生产周期帮助种植户解决问题300件次以上。
强化技术攻关,校企合作双赢。齐齐哈尔分公司主动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八一农垦大学和农垦科学院等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联系对接,主动为院校提供科研项目基地,为专家课题全方位服务,希望院校结合实际派出专家为当地水肥一体化在技术和数控应用的技术支持。
通过有效的交流对接,随之而来的专家交流、技术研讨、现场指导,为各地试验推广提供了充分技术保障。直到2023年4月3日,中国农大在齐齐哈尔分公司建立了教授工作站,学院将以此次合作及工作站签约为契机,发挥中国农业大学的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成果优势,为当地提供农业种植全过程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持。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李云开表示:“愿意为企业培养一批接续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将团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分公司旱作农业发展动能,为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贡献科研团队力量。”

齐齐哈尔分公司除了在服务上成立了党员服务组织,技术上与院所合作提供保障,自主开辟的抖音号“明政线上讲堂”成为职工学习的线上平台,还有一些垦地合作地块的农民也纷纷加入粉丝团,这些都为新技术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几百几千亩农田试验,再到5万、20万亩的较大面积推广,探究其成功的密码,当翻开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手册,齐齐哈尔分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三化一精准”水肥一体技术管理标准和服务队一本本厚厚的民情记录,不难看出一切源于企业管理者带领职工谋发展促增收的决心和付出,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成效。今年,经过专家组测产,查哈阳、繁荣、泰来等农场7个玉米高产创建田实收亩产均达吨粮,多个农场大豆高产地块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好成绩。为此,分公司在2025年将这项技术计划推广到26万亩,并积极利用国债项目和高产项目的惠农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更多的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未来,齐齐哈尔分公司将持续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带领更多的职工走上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更加丰硕的农业成果,让我们期待着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农业之花”,为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

编辑丨王志超  张义巍

审核丨孙   丽

监制丨孙盛民


齐齐哈尔垦区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齐齐哈尔垦区
商品生产信息、招聘用人信息的收取发布信息,介绍企业政府的相关服务,及时迅捷地完成消息转换。将最新鲜、实用的消息向社会公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