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城市——宝鸡

民生   2024-12-28 21:10   陕西  

宝鸡: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中华文明的浩荡江河,静水深流,波澜壮阔。
宝鸡,古称陈仓。“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它是《尚书》中“天下第一等的良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它也是《诗经》中周人筑室于兹的安居之地。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自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宝鸡,至今已有1267年,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周秦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和根脉城市之一。
何以为尊,宅兹中国
文化自信伴随着民族复兴画卷,在新时代徐徐展开、铺陈开来。亦如何尊,虽饱经沧桑,终惊艳于世。
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几经辗转,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高38.8 厘米,口径28.8 厘米,重14.6 千克,尊内底12 行122 字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王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天命、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成王要求“何”向父辈学习完成使命。“何”为了纪念这一殊荣,以作此尊。
1982 年,我国发行了第一套文物特种纪念邮票,何尊居其一。2002年,何尊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新教材以何尊为封面。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国宝何尊更加广泛地为世人所熟知,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宅兹中国”更加深刻地滋润心田、成风化人,涵养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器以藏礼,文以载道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考察时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西考察提出的“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等要求一脉相承。念兹在兹,情深意长。
青铜瑰宝,繁星璀璨。
数量之巨,居全国之首,《汉书》就有宝鸡出土青铜器的明确记载,世界上还没有哪块土地如此密集、如此持久地出土过青铜器;精品之多,居全国之首,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宝鸡,大克鼎庄严肃穆,逨鼎技艺精湛,折觥铸造精美,青铜马车纹饰豪华,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成就;铭刻内容之重要,居全国之首,铸有铭文青铜器700余件、近2万字,涉及政治谋划、征战杀伐、祭辞诰命、册赐宴飨、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婚嫁礼俗等诸多方面,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有力佐证,可谓“青铜史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青铜铭文所传递和彰显的革故鼎新理念,与今天所倡导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息息相通;仁者爱人理念,与今天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交相辉映;礼法合治理念,与今天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得益彰;和合相生理念,与今天所奉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脉相承;协和万邦理念,与今天所奋斗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致相因。青铜铭文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宝鸡化用“何以为尊,我有‘中国’”定位城市宣传,阐释逨鼎铭文中周宣王对逨的任前谈话,制作《逨鼎里的西周监察官故事》,教育干部从严从实。这是宝鸡的幸运,更是宝鸡的责任。我们将深入研究阐释其内涵和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守望家园,源远流长
宝鸡是一座文化城。5000多年前,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开启了灿烂的农耕文明。3000多年前,赫赫宗周立八百年基业,肇华夏意识端倪,创华夏文化本体,成华夏社会基石。在此诞生的《周礼》《周易》《诗经》,滋养了德政思想,启迪了礼乐文明,开创了诗歌先河。2000多年前,凿空之旅开通丝路,古陈仓商旅不绝于途、使者相望于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道,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这批琉璃珍宝,成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最好例证,也讲述了宝鸡由大汉到盛唐的丝路风华。宋代大儒张载创立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发了历代先贤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在横渠书院的照壁光影里,感受到遥远天际隐隐传来的琅琅书声。
宝鸡也是一座山水城。南依秦岭,渭水中流,“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山水画卷自然天成。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大秦岭宝鸡段尤为独特,主峰太白山因“太白积雪六月天”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穿城而过,长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发源于此。宝鸡兼具了山的雄伟、水的灵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在中华历史典籍里,秦岭是《山海经》里的终南,是《禹贡》里的中条,也是《周易》里的龙脉。在中华地理版图上,秦岭是我国的南北分水岭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不仅是自然地理的秦岭,更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文王访贤、周公吐哺等历史典故,讲的正是渭水之滨的故事。山高水长的宝鸡,自然便有了气势,在绵延与婉转之间,记录历史,流淌文脉。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明确要求我们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宝鸡人民始终牢记谆谆教诲,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今天的宝鸡,青铜铸造的工匠精神和专注制造的基因绵绵传承,正在坚定不移做强工业,推动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持续向“新”发力,迈向智能制造,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创新竞争力三个“百强市”,争取建设国家战略腹地重要承载城市。
古陈仓那些如烟往事虽然渐行渐远,但文物的保护让曾经的历史依旧栩栩如生。宝鸡正在推进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周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之城,厚植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高山流水间一路走来的宝鸡,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正在系统构建“三屏两水一平原”优美生态基底,打造生态之城。
从古周原“聚邑成都、两系一体”到新时代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开放包容、闻鸡起舞的城市精神薪火相传,正在加快完善现代化交通体系,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宝鸡,这座“周源秦根、山水美城”,虽跨越千年,却繁华永续,更舒展新颜。
在这里,可以读懂“中国”。
(作者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鸡市委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李    珍


审核:沈宝军

监制:王    涛

眉县宣传
眉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与广大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