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极不平凡的2024,最动人的是人民情怀

民生   2024-12-31 21:15   陕西  

“民生为大”,书写人民至上新答卷
回望极不平凡的这一年,最动人的是人民情怀,最暖心的是民生温度。
犹记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第一站就深入农村。听取受灾情况介绍,走进大棚察看蔬菜长势,在村民家亲切拉家常……满是大党大国领袖对百姓生活的细微关怀。
在重庆,来到社区食堂;在甘肃,走进花牛苹果基地……无论走到哪儿,总书记都惦念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一幕幕场景,刻写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至理箴言。
打开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就会对“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有更深切体悟。
从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到开展新一批次国家药品耗材集采,再到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一系列务实举措,更好满足人们的期待。
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加强联合惩戒,住房交易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全国推广应用数字化电子发票……12月起,一批与民生相关的新规开始施行,以法治护航民生民利。
从年初“民生清单”,到年尾“民生新规”,变化的是时间线,不变的是为民之心、惠民之情,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024年以来,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万多个,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惠及5000万户家庭……牢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广大党员干部着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地方,能在凌晨这样安全”“在中国,有一部手机就够了”。来华旅行的外国人由衷点赞中国人居住之安全、生活之便利。今天,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方面,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活力。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投资,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旧房评估后能直接抵扣新房首付款,买新房还给打折优惠,同时由银行开辟房屋按揭贷款绿色通道——江苏启东市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让众多购房者得实惠、享便利,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另一方面,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也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的进程。
安徽为地下管网等设施装上传感器,加快建构立体化“数字哨兵”体系,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风险排查效率提升。全国部署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既提升了群众安全感,也促进城市安全产业聚树成林、产值不断提升。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无论是以亿元为单位的“大手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还是事关衣食住行的“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聚焦民生之需、民生之重,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潜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所在。
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群众的难点痛点,就是改革的出发点、发力点。
北京深化接诉即办改革,2024年12345热线日均处理6.5万件工单。基于大数据分析,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等13个高频共性问题将被纳入2025年“每月一题”专项治理。
在制度设计上想深一步,从服务供给上递进一层,于数字赋能上持续加力,各地优化政务服务、更好利企便民,推出不少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既“办成一件事”,更“办好一类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沉淀在抓落实的精准高效中。
改善民生,贵在日拱一卒的实干;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海支持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实行弹性工作制;湖北武汉“武碳江湖”小程序与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打通,以碳账户激励居民参与绿色低碳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推进改革,就能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创造高品质生活。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一切都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勤勉为之、全力以赴。
“元旦、春节将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等民生保障”。前不久在海南省三亚市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眺望新的征途,深厚的人民情怀,必将激励我们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    珍


审核:沈宝军

监制:王    涛

眉县宣传
眉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与广大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