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9:00,《青蛳捕手 开化味道》节目在CCTV-2 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播出。
开化,位于钱江源头。这里出产着一种螺蛳中的精品——青蛳。开化青蛳外壳墨绿,体型细长。因为开化人钟情于它的“青绿”,认为这是青山绿水的恩赐,便唤作“青蛳”。
开化人爱吃青蛳。在开化,时常能看见人们提着篮子、赤着双脚、弯着腰在水中来回搜索。青蛳一旦被拾捡,成就的是一场人间美味。
青蛳对水质要求高,不能有污染、必须是活水,所以一般不能人工养殖,这也是它们的珍贵之处。最好的青蛳,就是在开化钱塘江源头的乡间溪流中。出了开化,就很难在河里找到青蛳了。
余云山是音坑乡明廉村人,经营青蛳已有三十余年。这些年来,余云山不曾停歇,他几乎走遍了开化大大小小的溪涧,多年的经验也让他成为“青蛳行家”。
近年来,随着开化青蛳的知名度逐渐提高,涌入青蛳行业的从业者也越来越多,对于老余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青蛳昼伏夜出,每次余云山都是傍晚出发,有时要摸到凌晨两三点回家。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努力,余云山始终是俘获青蛳最多的那位。
十年前,余云山和妻子在当地水产市场租了一个摊位销售青蛳。和往常一样,余云山和妻子分工明确,一个捕青蛳,一个剪尾销售。年销售额30余万元。今年,余云山已57岁,谈到退休计划,他说还未曾想过。青蛳是开化独有的食材,他还想再干几年,让更多的人都能来开化品尝青蛳美味。
其实像余云山一样,怀揣着这份情怀的开化人还有许多,青蛳批发商余发美亦是如此。
在余发美的摊位上,不同的品种和个头有着详细的分类,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最适合的产品。今年59岁的余发美从事青蛳行业已30年,多年来,她的青蛳“版图”早已扩张至全省各地,杭州、义乌、温州等许多在外的开化餐馆,都是由她长期供货。余大姐经常说,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吃青蛳,她心里就有了期待和干劲,会一直经营下去,让这份美味走向千家万户。
开化县的大兴饭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岁月沧桑,历经种种,如今依旧矗立在城市的一角,保留着300年前的味道。
时任开化大酒店的掌门人何峥嵘,一直都希望推广开化本地的特色美食,而青蛳作为店里的招牌菜受到了许多食客的青睐。
何峥嵘在青蛳原有的做法上开发出青蛳丸子,新菜品的上市主要针对老人和孩子,让他们能方便的品尝到青蛳美味。依托青蛳等美食,何峥嵘经营的饭店年收入达300余万元。
说到吃青蛳,无论是开化人,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千年古村——霞山村。霞山村内有着163幢明清古建筑,漫步其中,一砖一瓦里遍布时光的印记。这里民风淳朴,美食汇聚。
霞山村口静躺的河流里,滋养的青蛳个大味美,经过村民简单的制作,一碗地道的清炒青蛳就迷住了所有人的味蕾。对所有痴迷于青蛳味道的开化人而言,它不仅是历经千年的美味,更是一笔浓墨重彩的乡愁。
近年来,开化着力文旅融合,推出了全国“青蛳Jue王”挑战赛。青蛳体型较小,把肉吸出来,才能最终品尝到美味,全国“青蛳Jue王”挑战赛就是比谁吸青蛳又快、又干净。
全国“青蛳Jue王”挑战赛活动开展以来,青蛳日销量倍增,全国范围内订购的客户愈来愈多。 通过挑战赛,开化推动了地方特色美食的发展,逐步打响了开化美食的影响力。同时,随着赛事的推进,开化还上线了文创产品、微信表情包,拍摄了青蛳系列微短剧,为青蛳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开化青蛳的味道串联起了无数时光与记忆。青蛳摊位的余云山和余发美,青蛳饭馆的何峥嵘,对他们而言,青蛳不仅是简单的工作,也是他们心底最真诚的一份热爱。每一位与青蛳到打交道的开化人,都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用心经营,守住这份“鲜”,守住这份独属于“开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