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永远做“党的女儿”

政务   2024-11-11 07:56   北京  

编者按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完善的光辉历程中,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亿万群众的人大代表是重要的见证者和推动力量。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是人大制度历史上一笔珍稀、宝贵的财富。

  回溯光阴故事,见证制度辉煌。我们采访了8位健在的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有100岁,年龄最小的也已88岁。他们分别是:2024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质的新中国女性形象的田华;当年年龄最小的代表,摸索出一套改进纺织技术的“细纱工作法”,并走上了国家领导岗位的郝建秀;2019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永远为人民歌唱的郭兰英;为吕剧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曾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等荣誉称号,作为全国人大第一次派出国外访问的代表团成员出访东欧六国的郎咸芬;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刘世梅;从十里八乡间的“巧媳妇”成长为“外国人眼中的‘议员画家’”,把农民画这一中国民间艺术传向世界的李凤兰;在全国解放前夕,主动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到山区发动群众,任百色县县长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黎明;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并发明车、铣联合操作法,创造了生产一个塔轮仅用50分钟的全国纪录的赵国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推出“本期策划·寻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透过“90后”记者的笔端,与大家一起重温这8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聆听他们跨越世纪的誓言心声,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蓬勃力量!
(记者:舒颖、宫宜希)


  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96岁的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人民艺术家’,我最看重‘人民’这两个字。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人民的。”田华说。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梅兰芳、周信芳、常香玉、程砚秋、白杨、田华(前排左一)、袁雪芬、王昆和徐肖冰在中南海后花园合影。(徐肖冰供图)
  1928年,田华出生于河北唐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她12岁参军、16岁入党,在“帐篷舞台”上为群众演戏。“艺术是我们的枪,舞台是我们的战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她在战斗的文艺队伍中迅速成长。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决定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田华被选中扮演喜儿。第一次登上银幕演绎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田华充满真情的表演让无数人落泪。
  1954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广受群众喜爱的田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证上写着我的姓名、年龄、代表单位,还有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大红印章。这个证非常珍贵,是党给我的、是人民给我的,我一直都把它保管得好好的。现在打开,还像新的一样。”回忆当年,田华仍心潮澎湃。
  “1956年的全国人代会,正赶上我的毕业演出。那个时候,当人大代表是头等大事,无论工作多累多忙都要参加会议。于是我白天参加全国人代会,晚上在舞台上演出。”田华说,人大代表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种奖励,而是一种非常重的责任。
  “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人民群众生活最丰富的源泉中去。”田华曾到涿州市永乐村做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情况、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要求。“我们围坐在炕头,没有隔阂。我们都是从人民中走来的,大家都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说话。”
  1958年,田华在《党的女儿》中出色地扮演了一心向党、视死如归的李玉梅。对田华来说,塑造“党的女儿”形象,不是在表演,而是一种真情流露。
  作为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从影几十年,田华主演和参演了数十部反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主旋律题材影片,成功塑造了渔家女、公安战士、法官等一个个新中国女性形象,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和荣誉,用自己的精湛演技和艺术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2021年6月11日,第24届上海电影节,田华在开幕式现场朗诵《我们的时代》。图/视觉中国
  “永远做党的好女儿!”为党的事业奋斗,为人民文艺奋斗,始终是田华不变的初心。1990年,田华正式离休,但她仍心系舞台、真诚回报社会。重大演出、赈灾义演,她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创办艺术学校培养影视人才,为山区贫困孩子捐资助学,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文艺老兵的人民立场和赤子情怀。

  “我演过电影《白毛女》,白毛女成了我的化身;我演过电影《党的女儿》,党的女儿铸就了我的心。党给了我光荣,给了我荣誉,给了我艺术青春,给了我不老的灵魂。”田华说,只要生命不终结,她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文艺事业就永不落幕。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9期|记者:宫宜希
编校:查 炜
责编:张钰钗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官方公众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