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干会 | 新蒲,何以向“新”

政务   2025-02-03 10:48   贵州  


翻开2024的新蒲日历

一幅壮美的奋斗画卷徐徐展开!

黔北大地上——

车间厂房灯火通明,

弧光闪烁、焊花飞舞;

乐安江畔旁——

广袤田野铺黄坠绿,

稻浪翻滚、蔬果飘香;

魅力之城中——

街道社区其乐融融,

柴米油盐、人间烟火。



2024这一年,为实现“产业新区、经济新区”功能定位和“三区一基地”发展定位,“看得见”的“三区”融合发展在新蒲落地生花,“大部制”改革后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在这里应运而生,国企实体化转型改革在这里做大做强……


“三区”融合  “新”出发

2009年成立的新蒲新区至今已十五个春秋,历经了成立组建、大开发大建设、城市建设运营管理并重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新蒲新区、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三区”融合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作为遵义政治中心所在地,新蒲新区这座黔川渝结合部魅力新城,如何以改革创新的魄力,激活产业“一池春水”、激发区域发展的活力,为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有力支撑。  



同心同向,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来谋划推动“三区”融合发展,这样的理念,正在生根发芽。


今日之“三区”,进一步突出一个管理主体,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党工委均在新蒲新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新蒲新区党工委书记任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稳步推动构建以“融合”为目标的领导体系。


今日之“三区”,产业专班和园区、职能部门、平台公司以及专班与专班的关系已理顺厘清,精简、统一、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正稳步构建,产业工作组推动各自产业领域发展的专业化能力也愈发强劲。


今日之“三区”,正推行实施“园区专班派单,服务保障单位接单”的“派单制”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压缩在部门转接过程中的时间损耗,切实解决办理时间长、园区被动“代办”“跑办”等问题,全面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



“‘三区’融合发展后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不仅能享受到新蒲新区各职能部门的靠前服务,还能在新蒲经开区高效生产,最后通过遵义综保区的平台出口商品。2024年我们已经成功出口优质新材料产品6次,产品远销英国、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贵州艾可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区”融合发展后,项目正实现从“盆景”到“森林”的蝶变,并形成较为完备、颇具规模的“一主两新三特”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区处处是新貌,这片土地上的人、城、景、业正在融合发展中悄然发生改变。


“大部制”改革  向“新”而行

这一年,“大部制”改革成效凸显。科学核定各单位科级领导职数、员额数及内设机构数,规范制定各单位“三定”规定,完成1023名人员转隶工作。有序推进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优化设置职能职责及领导职数,撤销议事协调机构123个,清理加挂的各类牌子148块。


一套改革“组合拳”打下来,成效显而易见。各部门资源整合变得更优、办事效率变得更高,一个个政策密集出台、一条条举措持续发力、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这些都是新蒲新区不断深化“大部制”改革的生动实践。


厚植沃土万木兴,换得有凤远方来。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大部制”改革后,新蒲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仍然保留,营商环境职能划转到区投促局,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在政策环境打造、社会环境营造、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效务实的“硬核”举措增强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在落地新蒲经开区生产经营期间,给我们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门好进、人好见、事好办’。”至信药业遵义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尤其是在公司新产品推广宣传、产业链本地化闭环打通上,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给予了企业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看得出,他们把大量资源投向了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举措具体而务实,服务优质而高效。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在这片热土上谋发展、创伟业。”该负责人说。


改革不止于此。新蒲经开区从撕掉部门行政标签入手,坚持“客户思维”,树牢“企业至上”服务理念,推动部门多“民气”、少“官气”,努力探索一套以“去行政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打法”。



畅行的不仅是机制,还有“进一扇门、办‘三区’事”。在新蒲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汇聚着21个部门、58个窗口,涉及企业开办、项目立项、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等百余项业务,成为“三区”群众最能触及协同发展成果的地方。


“以前一个月要来十多次,因为材料多,楼上楼下来回跑,没有大半天根本办不完。”每月都要办理三四百人的社保增员业务,刘丽雪曾是新蒲新区政务大厅的“常客”。


如今,刘丽雪很少再跑大厅,在新蒲经开区自家公司的电脑上把材料上传至“智慧人社系统”,就能轻松办好这些业务。


创新之志,新在今天,新在未来。


国企实体转型  凭“新”而变


这一年,为了更好地实现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运营,“三区”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积极推行“管委会+运营公司”的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增强企业服务园区、服务专班的功能。


其中备受关注的赖记烧坊建设项目,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快推进。征地拆迁难、建设要求高,且投资大、见效慢,啃下这样一块“硬骨头”的,不是外企、央企或遵义市属国企,而是新蒲新区自己的一家国企——新蒲产投集团。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地方国企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弱。新蒲产投集团凭啥能承接如此庞大的项目,还在项目推进中创造了如此高的效率?

  答案在于一场大刀阔斧的国企改革。


就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初期,新蒲产投集团就大胆走出去,到兰州新区商贸物流投资集团、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深化国企改革推进成果转化,推动完善企业决策、资产规范管理和参与产业项目投资风险管控等制度机制,合并“同类项”,壮大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


“我们把经开区当作一家大企业来经营,让经开区更像产业集团而非‘机关衙门’,从而实现高效决策、高效办事、高效运行。”新蒲产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目前,新蒲产投集团已成为一家专注于新蒲经开区工业产业发展与服务的大型产业集团。



事实上,在新蒲新区,像新蒲产投集团这样,通过改革实现实力大增的国企,还有很多。


例如由贵州新蒲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市新蒲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市绿湖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而成的新蒲发展集团,就是一家资产规模达420亿元的现代化国有企业。


在“三区”国企改革中,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国企功能定位、新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自身资源找定位、找方向是改革重点。


改革后,遵义综保区作为遵义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不少贵州农特产品自此始发,经陆运至深圳出海。


据了解,这些“黔货”顺利出海是区属国企遵义综保产业发展公司走向外贸业务实体化自营的第一步。自公司成立以来,紧密围绕“一优两辅”发展定位,免费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外贸综合服务,助力白酒、茶叶、辣椒、吉他等农特产品出口,不断拓展国际自营贸易业务,“桥头堡”效应正不断凸显。



魅力新蒲,无限可能!“新常态”下何以“无限可能”?


向改革要活力、强动力。“三区”融合、“大部制”改革、重塑财政管理和债务偿还体系。一系列改革聚力赋能,革新向好。


“与仁怀一起探索打造‘飞地园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楼宇经济”试点工作,推动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实施“城区优质特色校+薄弱校”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医养+康养”融合服务新模式,发展嵌入式居家医养,建设社区长者食堂;推行“商圈政务”服务改革,将区级权限事项延伸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近服务商圈企业和群众……”谈到新区改革事项,区政研中心负责人如数家珍。“2024年,新蒲新区推进各类改革达20项,实现改革总量向改革质量的跨越。”


全媒体记者:王浩汉


制作:祝玲玲

编辑:祝玲玲

审核:宋亮亮、王煊予

监制:李英华

微新蒲
一座新城,无限可能。微新蒲,新梦想。更多新城新事,就在微新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