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丨中国新倡议助力“全球南方”时代强音 印度也可续唱“潘查德希金德巴”

时事   2024-07-04 11:26   北京  


刘平 国观智库防务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之际,中国在北京举行高规格纪念大会,首次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在人类社会走在关键十字路口、“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之际,这展现了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中国和印度也可以就此携手共进。


1



纪念活动基本情况


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大会。来自越南、缅甸等20个国家的前政要,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友好人士、媒体和工商界代表等参加。会议发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宣言》。纪念活动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举行了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亚洲智慧的时代价值、大变局下“全球南方”的愿景与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建繁荣世界、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等四个主题,凝聚各方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


2



五项基本原则的历史脉络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可用四“互”一“共”来概括,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发表70年来,发展脉络可分为创立期、弘扬期和升华期几个阶段。



创立期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中印双方达成协议,签署《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及有关换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协定的序言。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周总理随后的访印之旅中,印方社会上下以“潘查德希金德巴”(五项原则万岁)欢迎之,充分反映了两国关系当时的友好之风。1954年下半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到访的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时,多次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适合中国,也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并特别指出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1955年,20多个亚非国家出席万隆会议,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弘扬期


此期间,五项原则被应用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上。到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时,有90多个国家同我国共同发表的文件中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边上,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采纳五项原则。五项原则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遵循。



升华期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第一次在外交场合提到“命运共同体”概念。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在一起,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此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主席以《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鲜明有力地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为一个整体。


3



中国推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发点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是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体系的纠正,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动力。


本次纪念活动是在世界正处在关键十字路口一次重要活动,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


这场高规格的纪念大会,可以说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再次赞颂,是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的一次盛会,是我国今年又一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是中国首倡“‘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首发“全球南方”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的一次里程碑意义的活动。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首倡“‘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展现了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称,“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为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南方”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六点主张,并宣布了中方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涉及人才培训、青年交流、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彰显中方始终与所有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这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增长,建立一个更加均衡的多极世界。


该倡议的八项举措包括: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未来5年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1000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名额、提供10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有关方共同设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三方合作示范中心、续设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并增加1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捐款、继续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发起的促贸援助倡议并持续注资“中国项目”、欢迎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加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等。

4



印度可以与中国携手共进


“全球南方”是一个简明有力、内涵丰富的概念。地理范畴上,可以解读为“勃兰特线”以南的广袤地域。地缘政治上,可以解读为在国际社会发展中处于弱势的一大批国家。经济发展上,可以解读为发展中国家。文化历史上,可以解读为工业革命以来曾遭受过殖民或奴役的国家和地区。这可能也是当前“全球南方”概念的热度比“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等概念不遑多让的原因之一。


2023年,印度举行“全球南方”专题峰会,并将“全球南方”议题作为新德里20国集团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宣传自身是“全球南方的代言人”。但印度的专题峰会没有邀请中国,印度也没有像2024年派副总统参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大会一样派政要参加此次大会。印度素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参与者、见证者、倡导者,而中国是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政策基石,强调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莫迪政府开启第3个任期之际,作为新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同样面临发展重任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可以和中国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共同做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共同做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共同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


往期阅读

1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库普昌到访国观智库

2

日本共产党副委员长绪方靖夫到访国观智库

3

中印关系系列对话:莫迪第三任期对外政策及中印关系展望

4

石贤泽丨大选+峰会,欧盟新制度周期的大政方针初定

5

杨晓童 | 伊朗大选结果即将揭晓,伊朗会否继续“向东看”?

6

国观时局讲堂 | 中苏朝三角关系历史概述


国观智库
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研究领域:海洋战略与安全、一带一路、边疆治理与周边安全、防务安全、数字治理,以及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印关系、东北亚关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