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网络消息纷繁复杂,有时会让人很难辨别真假。如果您刷到了这样一些视频:
“男子身高160却同时交往多名女性,女友甚至倒贴百万养他……”
“男子初中学历冒充富二代,同时交往20多名女性……”
您是会果断划走,还是会出于好奇看完?有人会抱着猎奇心态看看这些视频,殊不知正落入对方的圈套。这些视频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一些视频标题乍一看相当“炸裂”,甚至突破伦理,视频中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不露脸、但是诱惑性强的画面。在一短视频账号中,充斥着大量此类低俗内容,多达上百个,有些视频还获得了百余个点赞。
点开其中一条高赞视频,可以看到内容为一女子不慎落河后,要求男网友脱衣服下河救她。画面中,一名女子站在没过膝盖的河中,穿着暴露,用手攥起衣服将水拧干。在评论区内,网友纷纷调侃,有人说这名男网友“凭实力单身”,有人说这个视频是故意摆拍的,也有人跃跃欲试,留下评论说:“我来”。
类似这样的短视频账号并不少见,很多家网络平台上都有。在另一个网络平台上,一个名为“咖喱看点”的账号也发布过上百条类似的低俗内容。
仔细分析其中一段视频可以发现,视频标注了声音来源为一位李女士,虽然画面给这名女子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但通过观察,仍然可以辨别出画面中的女子与所谓的声音来源,声画并不同步。
与这条视频同标题的另一视频,两个视频中,李女士的声音一样、视频内容一样、视频节奏也一样,只有画面中两个“李女士”和“丁某”的样子不同,如此看来,这只是发布者移花接木的剪辑操作。结合视频的全部内容来看,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存疑。
这些账号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低俗内容呢?在视频的结尾,出现了一些端倪,画面出现了一张表格,上面写着的信息注明了编号、城市、认识渠道以及从事行业,似乎正是这个“丁某”交往过的女性名单。其中,认识渠道一栏中,多次出现了一款社交软件的名字。
在之前“女子落水”的视频中,被“采访”的王先生也说,自己和落水女子是在这款社交软件上认识的。
不久前,河南郑州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郑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民警介绍,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很多自媒体账号在频繁发布涉及郑州的一些低俗信息,包括“外卖员多次出轨”“保安出轨”之类的。
本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为什么会被人发在网上?而且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民警介绍,在取证获得了大量视频素材之后,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会把同一个脚本配上不同的视频内容,来进行发布。标注的地点一般都是一些网红热门城市,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同一时期、同一个事发生在全国这么多地方,让人对视频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个事情网上发布关注度非常高,但是好像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民警再去请属地核实,他们也没有发现此类情况,所以感觉可能是一个虚假信息。
经过对此类视频的大量搜集和比对,民警发现了这背后隐藏的玄机。
原来视频大部分都为“标题党”,让人进去一眼就被内容吸引看下去,一般都是在视频的中间一小部分的时间,有意无意展现出来App。
为了推广而使用造谣的方式,迷惑性强,不仅消耗了公众信任,还触及法律红线。犯罪嫌疑人认为这种宣传手段是一种“软广”,从法律视角来看,这样所谓的“软广”边界在哪呢?
法律专家表示,现在好多“软文广告”,所谓的“软广”,就是让消费者并不知道这是广告,让别人的接受心态,并不认为它是广告的情况之下点击进去,这样的话它成功下载和成功使用的可能性要比硬推的广告、标记为广告要成功率高得多。
按照现在的互联网广告管理规定的明确规定,只要涉及广告,不管“硬广”还是“软广”,都必须要标记为广告。如果没有标明,就是违法广告。不能打着“新闻报道”的旗号,表现一个虚假的内容。所以它既违反了广告法律规定,也违反了内容真实性和内容安全的底线的规定,所以它是个双向违规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10月31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提出重点整治5类突出问题:
散播网络戾气 制造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呈现色情低俗信息 为同城违法活动引流 提供网络水军服务
专家表示,这种推广方式看似短时间内会吸引很多流量,一旦被发现,或者像这个事件,已经被公安机关立案了,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假设说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比较方便的软件,这么一来,它的品牌形象在公众印象当中就应当是一落千丈。
专家介绍,擦边的东西只是为了吸引流量,就去恶搞,本身也是违反多部法律规定的。平台应该是要进行审核的,到底是新闻、演绎的作品,还是广告。如果是广告要进行标记,没有进行相关的标记,违反了广告法律所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可能很多人用猎奇的心态点进去了,实际也侵害了消费者和公众的知情权。
专家介绍,犯罪嫌疑人编造这些离奇故事来变相推广引流,可能会让观看者对某些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这些内容往往呈现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关系和社交方式产生怀疑。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伤害也更大。
来源:法治时报微信公众号
审核:旦增德勒
责编:米玛拉姆
编辑:田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