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作者:笙歌墨玉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昔。远天归雁拂云去,近水游鱼迸冰起。”
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立春到了。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远天的归雁,在云间里飞翔;近前的水中,游鱼在碎冰间跃出。
一首送来无限希望与美好诗句让我们眼前一亮,一副初春绽放的画面跃然纸上。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写下这两个字,就有些心神荡漾。立,是开始。按历书上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温暖的春天了。秋收冬藏,大雪倾城,都成过去,此一番,又是新开始,新天地,新希望。
立春节气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春暖花开,东风解冻。微风送暖,万象更新。
二候蜇虫始振
立春后五日,蛰伏已久的冬虫,开始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回暖天,冰水悄然融化。破冰处,鱼儿悠然游动。
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春风过处,冰封的冬寒化尽,灰寂的天重又变得晴朗,繁得斑斓。闭眼去闻、去听,这久违不见的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所以,在我国民间立春这天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鞭春:
以“鞭打春牛”来“催劝农耕”。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身着鲜艳服装,结伴外出游览,观赏大地春回,俗称出城探春、踏春。
在自然界和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百花齐放;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一年四季从此开始。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一切美好的开启,生机盎然,鸟语花香。冰雪消融,生机绽放。让我们张开臂膀,去拥抱那片充满无限希望的大好春光……
作者简介
笙歌墨玉,原名阿伊莎~武金玉,回族,黑龙江省鹤岗,一个喜欢在文字中感悟的自由作者,墨玉墨玉,笔墨之玉,用我生活的点滴向您传播正能量,握紧智慧的笔抒写诗和远方。微信on157833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