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庆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会战红色家谱丨“我在行驶的拖拉机上睡着了”

政务   2024-11-30 20:36   黑龙江  



敦厚寡言、温和慈爱的邵老,是1964年12月从部队退伍到油田的。按时间应该算是石油会战中,分到大庆的最后一批退伍兵。
说到退伍兵,记者在一份历史记录中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当年参加石油会战的4万多名人员中,工人中90%是退伍战士,领导干部中80%是转业军官。可以说,退伍转业军人,是那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
在这份资料中这样评价这个群体: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保持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最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纪律严明听指挥,不计得失,以参加石油大会战为荣。他们放下背包就投入到了搬运设备、修筑简易公路等艰苦劳动之中,为石油大会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邵玉孝就是这个光荣群体中的一位。

棉帐篷里“漂”出鞋子脸盆

邵玉孝来到油田时,“五两保三餐”的情况,还没有彻底缓解。每餐都是高粱米饭、窝头这样的粗粮,一个月的粮食定量是27斤,平均分配到每天,只有9两。虽然这比起粮食最紧张时要好一些,但这个定量,对于一个一顿能吃上一斤饭、整天参加繁重体力劳动的棒小伙子来说,少得可怜。
邵老说:“找食物填饱肚子,部队的野外生存技能就派上用场了。那时候,石油大会战的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休息时间非常少。所以,我们对休息时间特别珍惜。并且,每次休息,我都会尽量跑远一点,观察哪里有老百姓种的地,地里都种的啥。
“收秋时,一些个头小、没长成的土豆,落在土里,我就把它们挖出来。油田为了防止原油凝固,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烧天然气管线的炉子,我把小土豆扔进火中烤熟,热乎乎吃进肚子,成了我难得的美食。
“艰苦的还不仅是吃的方面,1965年夏天,我们在杏树岗打井,正赶上雨季。当时,我们住在厚厚的棉帐篷中。早上上井时,雨还不大,没想到我们出去后,越下越大,等到中午我们下班回到帐篷时,才发现帐篷一半已经淹在雨水中,那摆在铺下的鞋、脸盆,就像小船似的,顺着水流从门口漂了出来。我们挽起裤脚,下水各自‘认领’被雨水冲跑的东西,大家有的拧湿鞋,有的在雨中洗盆底,你说我笑,一点情绪都没有。现在想起那个场面,我也会不自觉地笑出来。”

井架整拖的资料片


“我在拖拉机上睡着了”

石油大会战紧锣密鼓,石油工人也超负荷没白天没黑夜地工作。但人是有生物钟的,总处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疲劳、瞌睡就会随之而来。
邵老说:“为新中国早日拿下大油田,甩掉石油落后的帽子,是每一个石油工人的心愿,所以大家都向铁人看齐,把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我们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左右,晚上队里雷打不动地开总结会或政治学习会,每天都要到9点半左右才能结束。忙的时候,一晚上也就能睡上四五个小时的觉。虽然没人叫苦,但睡眠不足,成了大家的一个‘通病’。
“我当时是钻井搬家队里的拖拉机手。按常规,井队打完一口井,需要将井架拆下,由卡车运到下一个井位,再由井架安装工重新安装,才能开钻。然而,当年的各个钻井队为了多打井、多出油,争分夺秒,相互竞争,都意识到井架这样拆拆装装,太费时间,能不能想个好办法省去拆装时间呢。这时,五面红旗之一的段兴芝钻井队、王进喜的钻井队都先后开始大胆试验,利用油田地势平坦、井位成排成行、荒原上无障碍物的有利条件,采用不放倒井架,直接用多台拖拉机牵引,并在前后左右各方向用拖拉机拉紧绷绳,使井架在前进中保持直立,一直拉到新的井位为止,这种方法名为‘钻机整体搬家’。这个方法经过实际测试,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会战中创造了21分钟整拖安装一部钻机、一个搬家队1天整拖10部钻机的纪录。这一方法后来成了油田井队搬家的主要方法。
“方法有了,我们这些拖拉机手也不甘人后,边干边总结。休息时、睡觉前,业余时间都用在琢磨这件事上,力求让整拖工作流程更省时、更快捷。
“本来就睡眠不足,这么一来,睡眠时间就更短了。一次给井架整拖时,我的困劲上来了,本想打个盹,结果在行驶的拖拉机上竟然睡着了……”

钻井工人的“幸福小屋”

松辽盆地,水泡星罗棋布。邵老说,他当年最怕的就是冬天在水泡上打井——特别冷。
邵老说:“石油会战年代,冬天的大庆非常冷。国庆节前后,就会下很厚的雪,在野外工作,不穿棉衣、棉裤、不戴上狗皮帽子,就会冻得直打哆嗦。
“那时候的大庆,狂风卷起的大烟炮,漫天飘散,能见度非常低。一到这样的天气,周围是无际的荒原,眼前是白花花一片,而我们石油工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干劲十足。
“那个年代,有着主人翁精神的石油工人,喊出了‘石油工人无冬天’的口号,越是严寒越向前。我们这些提供搬家保障的拖拉机手,整天坚守在一线。
“冬天的井位,有些定在泡子上。那是因为其他三季,井位都处在泥泞的沼泽中,井架立足不稳,车也开不进井场。冬天就不一样了,天寒地冻,有利于钻井生产。但在冻实的泡子上打井,不光四面无掩无挡,西北风吹得人瑟瑟发抖,脚下传上来的寒气也冰凉彻骨,人站在上面,一会儿的工夫,就冻个透心凉。
“我们拖拉机手可以猫在驾驶室里,钻工、安装工们却要在室外作业,冻得实在受不了,我就叫他们挤进拖拉机里暖和一会,再下去接着干。我们的拖拉机,也就成了工人们取暖、休息的‘幸福小屋’。”

红色传承:

接过这面鲜艳的旗帜

□讲述人:邵丽红(邵老的女儿)

在那个创业的年代,父亲他们那辈人,为了心中的伟大梦想,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们心中最壮丽的石油事业,无怨无悔。
传承父辈的优秀品质,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地投入到新时代的石油生产中,永葆大庆红旗鲜艳如新,是我们这辈人对前辈最好的致敬。

来源:大庆晚报

编辑:艾萌菲

统筹审核:霍岩

监制:吕超

总监制:赵子英

投稿邮箱:ldtxzxx@126.com

往/期/回/顾


晋伟主持召开全县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张继祥主持召开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


“我要上村晚”直播活动第三场在北国温泉上演


林甸之声
关注林甸之声,即时收取县委、县政府决策主张,抢先知晓惠民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