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吴红芝课题组综述月季灰霉病害的研究进展

学术   科学   2024-08-27 09:46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精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86/s42483-024-00262-9
月季是全球第一大切花,以其品种多、花色艳、形态美和花期长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有“花中皇后”的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月季易受各种病原菌的侵染,引发多种病害,其中,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月季灰霉病尤为严重。B. cinerea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葡萄孢属(Botrytis)的一种病原真菌,该病原繁殖和传播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即使在4 ℃的低温下也能导致月季切花灰霉病爆发,被称为月季切花采后“癌症”,每年造成30%以上的经济损失。
月季灰霉病在温室大棚中全年均可发生,整个植株都可被感染,其中月季的花朵最易受到影响,较短时间内即可造成花朵的萎蔫和腐烂,严重影响了月季的观赏效果和产品质量。目前,月季抗灰霉病育种研究尚未取得显著进展,化学杀菌剂仍是目前防治月季灰霉病的主要手段,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了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和农药残留的积累,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控措施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Phytopathology Research今日在线发表了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吴红芝研究组题为“Understanding Botrytis cinerea infection and gray mold management: a review paper on deciphering the rose's thorn”的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月季灰霉病病原B. cinerea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和病害管理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1) 月季B. cinerea的多样性。近年来,随着新种被陆续报道,葡萄孢属中广泛公认的物种已达38个,B. cinerea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菌株的寄主偏好程度、抗药性和致病力存在较大分化,包括4转座子类型菌株和Group-IGroup-II两个系统发育分组。
2) 月季对B. cinerea的博弈策略。B. cinerea通过孢子萌发和附着器侵入植物组织,初始感染阶段表现为局部病斑,随着病斑扩展形成大面积组织坏死。B. cinerea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素密切相关,细胞死亡诱导蛋白(CDIPs)和植物细胞壁降解酶(PCWDEs)是关键因素。此外,B. cinerea还能释放效应蛋白和小RNA(sRNA),引发基因沉默和宿主免疫抑制,从而加大了感染机会。月季受到B. cinerea侵染时,会启动包括模式识别受体触发免疫(PTI)和效应子触发免疫(ETI)在内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并产生抗菌化合物和激活免疫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乙烯和茉莉酸调控的转录因子RhEFR005RhCCCH12,以及RhbZIP17RhWRKY30等转录因子在月季抵御B. cinerea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结合病程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促进转录,从而降低了自身对灰霉病的易感性。
3) B. cinerea的侵染循环。B. cinerea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菌核的形式在潜伏在月季病残体或土壤中,当条件适宜时可作为新的侵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流传播到健康植株上,侵染过程主要包括出芽、穿透和定植三个阶段。
4) RNA干扰(RNAi)有效防控月季灰霉病。灰霉病的管理包括栽培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多种手段。RNAi作为一种前沿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沉默特定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或阻止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使用靶向病菌关键基因的dsRNA能显著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灰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图1. 灰葡萄孢引起的月季灰霉病症状

图2. 灰葡萄孢在月季上的侵染循环

图3. 基于RNAi的生物杀菌剂在月季灰霉病控制中的应用及其特异性和优点

该文章综述了月季灰霉病害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应对月季灰霉病害的创新策略和发展方向,为月季灰霉病抗性品种的培育、病原的准确快速鉴定、病害的防治和管理以及新型杀菌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已毕业硕士生(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Ikram Ullah为文章的第一作者,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吴红芝教授和德黑兰大学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Gohari A. M.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000407)、云南省重大科技计划(202102AE090001)、云南省姚安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团(202304BI090030)和伊朗国家科学基金会(97011958)的支持。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长期开展花卉资源与病害抗性研究,主要开展月季、百合、马蹄莲等云南重要花卉病害种类鉴定、生物学和发生规律、病原效应子及致病分子机制、寄主抗性鉴定评价和利用和抗性基因克隆及花卉作物应答病原侵染分子机制。

Cite this article:

Ullah, I., Yuan, W., Khalil, H.B. et al. Understanding Botrytis cinerea infection and gray mold management: a review paper on deciphering the rose's thorn. Phytopathol Res, 2024, 6, 42. https://doi.org/10.1186/s42483-024-00262-9

《植物病理学报(英文)》交流群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获取相关信息,《植物病理学报(英文)》特建立微信交流群,Phytopathology Research投稿以及文献相关问题等都会集中在群内进行解答,同时鼓励在群内进行学术交流,碰撞思维。为了保证更好的群内良好的讨论环境,请先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之后我们会邀请您入群。温馨提示:在添加小编微信时,请务必备注学校或单位+姓名。

点击了解更多

# Phytopathol Res | 中国植物保护学科百年(1921-2021) – 中国植物病理学纪念专刊

#《Phytopathology Research》期刊2023年度编委会会议成功召开

#《Phytopathology Research》官微上线



Phytopathology Research

Phytopathology Research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的第一本英文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与Springer Nature旗下BMC合作在线出版,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合作纸质出版,于2019年1月正式刊载文章。期刊采用开放获取形式,刊载涵盖植物病理学学科基础和应用研究,现已被DOAJ、Scopus、SCIE等数据库正式收录,2022年获得首个SCI影响因子3.955 (Q1),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3.4 (Q2);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2区。期刊主编由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担任,与全球11个国家的53位行内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目前Phytopathology Research所有稿件处理费用(APC)均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资助,作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官方网站:

https://phytopatholres.biomedcentral.com/


PR植物病理学研究
Phytopathology Research (PR)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的第一个英文期刊,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与BMC合作出版,于2019年1月正式上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