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教师接到退休通知,刚把教学工具上交,就扑通一下,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

文化   2025-01-05 21:16   四川  

来源:网络


1990年,62岁教师接到退休通知,刚把教学工具上交,就扑通一下,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起来。
这位教师名叫“叶连平”,对很多人来说,62岁退休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拿着一辈子的积蓄,终于可以颐养天年。
可叶连平不一样,他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交出去的不仅仅是教学工具,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退休后的叶连平,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反而对那些孩子特别上心,尤其是村里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赚钱,他们只能跟老家的爷爷奶奶住一起。教育资源又少,让他们的起点就比别的孩子低。
叶连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不要回报,继续教书育人!
他把自己30平米的旧房里一间空出来,挂了个小黑板,开了个“留守未成年人活动室”。
这间简陋的小屋,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但却承载着叶连平的教育梦想,也寄托着乡村孩子们的希望。
在这里,叶连平不仅给孩子们补习英语,还辅导其他功课,几年过去,叶连平为孩子们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他挺节俭,那件衣服都穿了快40年了,棉背心更是穿了62年,矿泉水都舍不得买,肉也吃不上。
他在学生身上花钱从不小气,几百块、上千块,眼睛一闭就掏了。
在他心中,投资孩子的教育是最划算的事。
到了2018年,70岁的叶连平不慎摔伤了腰椎,医生叮嘱他要卧床休息100天。
可他只躺了4天就急着要回去,他说:“孩子们等着我呢!”
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这一幕让孩子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但叶连平在退休之前,他的教育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1928年,叶连平在山东青岛出生,加微信guanyulou888,看更多内幕好文!18岁那年,他跟着父亲搬到了南京,开始在美国大使馆做起了打扫卫生的工作,在那里,他刻苦练习,最终说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了当一名小学老师。
但在1955年,他因为某些原因被迫离开讲台,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涯。
十年后,他孤身一人来到了安徽和县,那时候口袋里连一分钱都没有,身边没有一个熟人。
最终由于当地乡亲的接济和帮助,让他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家的感觉。
直到1978年,他回南京的机会来了,可他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和县,因为他实在舍不得那些曾帮过他的乡亲们。
重返讲台后,叶连平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了弥补失去的时光,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钻研。
他独创的“四步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所带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他也因此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
直到1986年,58岁的叶连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他刚想好好施展一番,结果退休的消息就来了。
他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出现开头的一幕。
叶连平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他日子过得挺朴素,对自己挺苛刻,可对学生特别大方,他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11年来,共发放奖学金294400元,资助了323名学生和17名教师。
他还自费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活动,带他们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阔他们的视野。
有人说他傻,说他缺心眼,但他却说:孩子们将来有所成就,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叶连平之所以无私奉献,全是因为他对教育有着满腔热情,对孩子们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大爱。
叶连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麦田守望者”、“乡村烛光”。
他的精神照亮了乡村教育的道路,也点燃了无数人的希望。
防失联,请加小编私信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

推荐:一个讲述人性故事的公众号,独到、犀利、深度、有趣,欢迎关注。

鲁迅来了
现在的人啊,把鲁迅先生都气活过来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