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夜饭,刷手机”“看春晚,刷手机”“走亲戚,和亲戚孩子一起刷手机”……最近,不少家长发现,过年的每次聚会,家里娃和手机简直成了连体,孩子手机都玩到烫了。
家族三十人大聚会
孩子们人手一个手机低头玩
可是,从坐下等上菜开始,大人聊得热闹,十多个大孩子可是全程零交流,每个孩子人手一个手机,都低头在玩。黄女士几次提议女儿放下手机,跟表哥表姐们一起聊聊天,女儿都是应付着抬了一会儿头,不耐烦地说:“好的好的”,过没多久,又低下了头。 黄女士过去转了一下,看了看孩子们的手机屏幕,男孩子开着游戏的多,也有人在看游戏直播,女孩子看短视频和综艺的多。
可没想到才一岁多的妹妹也跟哥哥一起嚷着要看手机,因为还不会说长句子,小妹妹跟妈妈一边喊着“机机机”,一边用食指做出上划屏幕的姿势,看得一众大人都笑了,这可是标准的看短视频的姿势哈。
女儿一上午上五次厕所
原来在用iPad看综艺
可这个寒假开始,女儿跟外婆在家,老是写一会儿寒假作业就说要上厕所,拿着iPad进去,一上就是好久,然后告诉外婆她上不出来。 最近一个上午,她上了五次厕所,每次都15分钟以上。外婆担心地给小王妈妈打来电话,让她带女儿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存在便秘的问题。 小王妈妈准备带她上医院时,小王有点害怕的样子,怎么都不肯去。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讲出实情——反复上厕所是在偷看视频网站上的综艺节目。
老公车上让女儿看短视频
老婆知道了大发雷霆
女儿怎么对短视频这么感兴趣呢?她平时上学也没有机会刷短视频。小李妈妈开始想方设法寻找原因。有一天,女儿说漏了嘴,提起早上爸爸送她上学时,会把手机给自己玩一路的事情。 小李妈妈觉得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她有个同事的女儿,以前都是年级前三名的,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成绩退步了几十名,一开始老师家长还找不到原因,后来发现她每天都用大人的手机至少看20分钟短视频。
有了这个路由器,管理女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确方便许多。 不过,小李妈妈最近又发现,女儿会用家里的智能电视机点播短视频。她一气之下,中止了电视机点播的会员权益。
有妈妈设置积分奖惩机制
用积分兑换电子产品使用时长
她想到了之前在购物网站上看到的积分卡,决定采购一批来,给小张设置一个奖惩机制。考试在95分以上,多一分就可以得到一张积分卡,一张积分卡可以兑换十分钟的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如果考到100分,除了可以按常规拿到5张积分卡外,再额外奖励五张。 另外,平时的作业特别好或者做家务劳动特别棒,也会有相应的积分卡奖励。当然,表现差了也会扣除积分卡。 这个学期,小张表现特别棒,积分卡加起来有100多张,也就是说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可以有1000分钟。
有家长让孩子签协议
自己决定使用规则
寒假开始前,初二男生小赵的妈妈就已经开始思考管理电子产品的对策了。因为前面一个暑假,她和小赵因为电子产品吵了无数次架,严重时甚至两个人各拉着iPad抢得不可开交,“感觉母子关系都要决裂了。” 她记得那段时间,小赵经常锁门玩手机,然后作业都来不及写,开学前几天,她半夜起床看到小赵房间里亮着灯,小赵在熬夜赶作业。
1)每早八点交手机给小赵。小赵写完所有作业、再预习两小时,做完两项家务后才能使用。 2)晚上十一点半之前小赵交回手机。 3)当日作业没写完则一周不能用手机。 4)锁门则永久停用。 5)房间要保持干净整洁。
心理老师建议
用下面的方法让孩子减少依赖
小步子改进法。比如每天减少20分钟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慢慢脱离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使用。 积极替代法。孩子离开了电子产品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活动,建立现实沟通的联结,从而慢慢取代与网络虚拟世界的联结。家长也要作出表率,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 把定规则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可以先做提醒,但要注意,只描述看到的事实,比如“今天你从几点到几点使用了手机”,表达自己的担心。而不是带有感情色彩地批评:“你怎么今天玩了那么长时间,不知道做寒假作业吗?”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把主动权放到孩子手里,也意味着把责任也交给了他。
点亮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