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的《施政报告》透露,过去两年内,超过16万内地人才携带家属移居香港,另有38万的申请正在审批。这个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以北京为例,2023年新增户籍人口仅为1.5万,而香港的吸引力几乎是北京的十倍之多,这令人不禁思索。
香港生活并非“金玉其外”
香港的实际生活质量并不算特别突出:
房价高企,空间紧凑,即便是租房,也需要支付约六七千的月租,但仅能租到七八平米的小单间;
物价偏高,在外就餐一餐动辄百元。
除了经济支出,香港人际关系较复杂,虽然自由度高,但人情往来与利益关系依然明显。
许多申请香港身份的内地人才大多是有多年积累的中产家庭。
然而即便工作待遇有所提升,生活环境的剧变和适应成本仍不容忽视。
特别是未在粤港地区生活过的北方人,还需适应当地独特的粤语文化。
追求香港教育的“捷径”
让内地中产家庭涌向香港的核心动力之一是子女教育。
20世纪末,中国高校扩招的浪潮拉开帷幕,这为更多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也加剧了内地教育的“内卷”。
当大学从稀缺走向普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让孩子顺利上大学,家长们尝试了多种“高考捷径”:从艺考到跨省高考。
然而,当这些途径的弊端显现,家长们开始寻找新的机会——香港教育。
香港的高校资源丰厚,尤其是港大、港中大、港科大,在全球享有盛誉。如果是香港本地学生报考这些学校,录取率高达40%。
相比之下,内地985高校录取率最高的地区也仅约6%。
此外,香港DSE(港式高考)的成绩被内地及海外广泛认可,为孩子未来的升学与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陪读父母:为孩子付出的选择
在香港屯门、元朗等地,许多内地陪读妈妈聚集于此,精神层面富足,但面临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力。
由于港府的“双程证”限制,她们在香港通常无法长期滞留,且难以在港开展事业,不少人通过兼职或依靠两地物价差赚取额外收入。
虽然放弃内地的舒适环境前往香港打拼在旁人看来不解,但这些父母们的目标明确:通过短期的牺牲换取子女的未来发展。
一场家长聚会中的“共鸣”
上周末,在深圳北站附近的小区,我参加了一次家长见面会,主办人是一位儿时邻居的姐姐,现已成为港漂妈妈。
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齐聚一室,分享香港的生活体验和子女教育信息。
饭桌上的话题不离生活琐事,从吐槽菜价到租房烦恼,与他们体面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
我笑着打趣:“听你们这话头,过得跟‘难民’也没什么两样啊。”众人会心一笑,但一位大姐却认真地说:“我们的生活艰辛,但孩子的未来前景广阔。”
这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结语
除了教育资源,香港的薪资水平和职业机会也为中产家庭提供了吸引力。这可能正是内地中产家庭扎根香港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