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及2月气候趋势预测
24~28日:气温下降4~6℃,小雨。
主要致灾因子(灾种)分析
(一)森林火灾。预计春节期间,我市森林火险等级为1~2级。2月上旬和中旬降水总体偏少,其中2月中旬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可能偏高,全市森林火险等级为2~3级;2月下旬中后期降水量明显偏多,全市森林火险等级为1~2级。春节期间需注意节日前期气温偏高和冷空气影响时大风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需防范祭祀烧纸、烟花爆竹燃放等引发的火灾风险,需管控返乡探亲、旅游露营等活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需密切关注我市2月天气和森林草原火险变化趋势,强化重点区域巡查巡护,突出重点人群管控,规范各类用火行为,严防火种上山入林,严厉打击防火期内野外违规用火行为。
(二)地质灾害。目前全市共有隐患点总数1322处,其中安州312处、北川262处、涪城8处、江油87处、经开区1处、平武504处、三台17处、仙海7处、盐亭43处、游仙21处、梓潼60处。需防范降雨及岁末年初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树牢“四季防地灾”理念,落实落细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聚焦高陡边坡、靠山临崖、泥石流沟口等易发灾地段和村庄、场镇、学校、医院、在建工程、交通沿线、密集管网、旅游景区、工矿企业等重点部位,紧盯降雨来临前、冻融交替等重点时段,开展动态隐患巡排查,一旦发生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或发现险情,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转移避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月上旬我市气温总体偏低、下旬后期有较强降温天气,平武、北川、安州西部的高海拔山区可能出现道路结冰,需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同时需防范持续低温、冰冻等天气对能源供给、农业生产、建筑施工、消防、非煤矿山、危化、工贸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农业生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预计我市2月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和小麦、油菜蚜虫等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需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工作。畜牧方面,冬春交替时节,病毒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增加,需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疫苗的有效性,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动物群体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防控措施落实;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场区消毒、动物隔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减少疫病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确保疫情形势平稳,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
防范应对措施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和各类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持续加强风险隐患信息收集报送,精准开展会商研判和监测预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灾避险提示,督促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全力做好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隐患排查、日常巡检和保畅保通保运工作。
二是强化排查整治。严格执行《绵阳市人民政府2025年森林防火命令》,突出国家公园、城市面山、森林公园和林区居民点、农林交界地带、集中墓葬区、加油站、液化气站、油气管道、重要输电通道等重要区域,对林区重点目标、重要设施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做到闭环管理。采取“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点面结合”等方式,发动监测员、基层干部群众,落实专业队伍和人才,借助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摄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调查、核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逐点登记造册,完善落实处置措施,确保不留死角盲区。
三是强化应急准备。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值守备勤,认真履职尽责,时刻保持警惕,规范紧急信息报告制度,遇有突发事件要迅速响应,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应急处置科学高效。
编辑:张峻豪、张瑶丨审核:王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