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的浩荡春风中,优化乡村国土空间、推动民居建设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绘就乡村新貌的关键一环。江阴市长泾镇南漍村,作为这片热土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实际行动诠释这一发展理念。从前期细致入微的地质勘探,到中期匠心独运的规划布局,再到后期精益求精的建设维护,南漍村以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举措,不仅优化了乡村的整体布局,提升了农居的生活品质,更以此为契机,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漍村坐落于江阴市长泾镇镇区东侧,东北方向紧邻顾山镇,南面与无锡市锡山区接壤,享有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和显著的区位优势。村域范围广阔,总面积达到593.99公顷,但村庄用地布局略显零散,下辖27个自然村,总人口数为6757人,共计1932户。在产业结构布局上,南漍村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涵盖了服装纺织业及商贸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第一产业则聚焦于稻麦种植与苗木培育。
▲南漍村在无锡市的位置
▲南漍村在长泾镇的位置
长久以来,受历史传承等多重因素影响,乡村建设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村庄布局显得较为松散,整体风貌缺乏特色;村民们对于农房的翻建与新建需求日益强烈,但缺乏统一规划;加之村庄产业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限制了乡村经济的进一步飞跃。面对这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南漍村自2021年起,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先后开展了南北圩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红旗新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用地分布图
▲农房分布产业未实现规模化
围绕“林生稻梦 军忆南国”这一主题,规划将南漍村定位为集高效农业、苗木培育、农文旅教于一体的现代近郊乡村建设示范村;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站;以创意稻田文化和农耕田园教育为特色的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为实现这三个定位目标,将采取以下四大举措:
精准对接村民的实际需求,依据村民平移意愿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村民的搬迁意愿,确定近期与远期的人口迁移总量。在此基础上,优先将集聚类发展村庄的承载规模作为近期美丽农居建设的核心内容,致力于提升村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充分考虑村庄的长远发展和人口迁移趋势,科学划定远期的建设空间控制线,为村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预留出充足的空间。
▲人口流向图
▲远期村庄建设边界
基于江阴市乡村地区低效用地调查成果,深入分析南漍村低效用地的分布范围与总量规模。结合村庄现状特征制定“保留、腾退、置换”三大策略,最大化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对于南北圩、红旗新村等已集聚建设、建筑风貌新颖、人居环境优越的村居,采取保留策略,继续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针对部分空置房屋和布局零散的农村宅基地计划实施腾退,为乡村未来的建设与发展预留出宝贵的空间资源。
此外,结合周边的农业生产布局、村庄肌理以及道路交通等关键要素,对农村宅基地和破旧作坊进行用途的更新置换。例如将红旗新村部分工业用地置换为养老设施,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推动南漍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低效用地再利用
为彰显南漍村的文化特色,延续其深厚的传统风貌,精心规划一系列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及景观的设计指引。巧妙融合一产稻麦文化与红色文化元素,共同构筑南北圩稻梦田园这一亮丽风景线。新建了田间栈道、观景台、多彩沙滩、鱼水情广场,以及沿岸彩虹步道、军民广场、彩绘码头等多个特色打卡点。
在提升村落人居环境方面,对南北圩的一河两岸进行了升级改造。建造生态驳岸,搭建凌波桥与同心“廊”,并点缀景观霓虹灯,为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此外,还对两岸的民房进行了墙绘,使它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共同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南北圩平面图1
▲南北圩平面图2
村庄规划为乡村产业谋划发展之路,为乡村编织“钱袋子”。南漍村以蔬果鲜花、苗木培育为发展重点,重点扩展农业品类,提升农业质量,以都市农业为导向,发展生态种植技术,进一步拓展水果、可食用花卉、园艺盆栽、有机稻米种植,形成多元化、高品质的农业产品体系。同时推动农产品销售网络化直销,依托叶飞园艺在培育与销售领域的优势,携手农企、农户共同构建农产品上行生态圈,逐步打造全覆盖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模式。
▲提质产业振兴
明确村庄近期的建设重心,科学规划建设空间布局,有效引导南北圩特色田园乡村等重要工程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塑造具有长泾独特韵味的河圩村庄奠定坚实基础,并成功评选为省级特田。
村庄规划为确保产业空间发展的有效落实,有效推进南北圩北侧高标准农田的布局建设。为未来村域内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项目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为村庄经济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近期项目分布图
来源:江阴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顾颖洁
审核:沈丽君
审签:薛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