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祝福到,
吃吃喝喝、走亲访友之余,
学法懂法,
让年过得更踏实、更安心。
接下来,
就给大家聊聊春节期间
那些容易碰上的法律事儿。
酒是聚会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但开心喝酒的同时,可别忘了把控好度。几位好友春节聚餐时,其中小丁不停向其朋友小强劝酒。小强不好意思拒绝,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小强因醉酒摔倒受伤。小强家属将小丁告上法庭,最终小丁因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
法官提醒:喝酒本是为了增添欢乐,但为劝酒出了事,不仅伤了和气,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所以,饮酒时要尊重他人意愿,点到为止,千万别强行劝酒。适量饮酒,既能享受节日氛围,又能确保大家的安全。
节假日期间各类促销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但在这购物热潮中,难免会遇到糟心事。一位大妈在年货市场买了号称纯手工制作的香肠,回家后发现味道不对,仔细一看,竟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次品。大妈找商家退货,商家却不认账。
法官提醒: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留好购物凭证,如发票、小票、收据等,这些是证明消费行为的关键证据。其次,将商品的问题拍照、录像留存。有了这些证据,再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商家拒不配合,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或直接向法院起诉,法律会为消费者撑腰。
邻里之间互动频繁,偶尔也会因小事产生摩擦。小丽和小霞是邻居,因春节放鞭炮的时间和地点问题起了争执,双方互不相让,从争吵发展到推搡,最后受了伤,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法官提醒:遇到问题,保持心态平和,互相理解包容。若矛盾无法自行解决,可找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帮忙调解。春节是喜庆的节日,别让小事破坏了邻里之间的和谐。
来源:岚山法院、山东高法
编辑:王欢
责编:白文菊
监制:保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