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泉州晚报》
第13版刊发文章
《惠创未来 安新质造——
惠安在科技创新中汲取高质量发展向“新”力》
全文如下
惠创未来 安新质造——
惠安在科技创新中汲取高质量发展向“新”力
(2024年11月21日《泉州晚报》第13版)
“惠创未来 安新质造”2024年惠安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化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建启动仪式(数字化赋能代表项目签约现场)
3位院士、10多名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学者、2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6家专精特新企业、6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14家高新技术企业……11月19日,一场含“新”量满满的科技盛会——“惠创未来 安新质造”2024年惠安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化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建启动仪式隆重举行。400多名院士专家、博士人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共谋未来。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创新百强县”,惠安正以不懈的探索与勇毅的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中汲取高质量发展向“新”力。
推动科创成果
从“书架”到“货架”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在惠安,“一滴油”能写出怎样的创新故事与产业链变革?
从中化国产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成功突破,到中仑高性能聚酰胺材料—功能性膜材BOPA填补国内外高端膜材市场空白;从裕忠全球首创益生菌ES复合纤维材料,到新同兴开发聚乳酸新型生物降解面料、匹克态极科技系列成为中国鞋服界现象级产品……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得益于惠安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构建以中化泉州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基础化工为主线、合成纤维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的石化产业链,打造化工材料发展新高地,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张膜、一匹布、一双鞋”的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福建长塑实业生产薄膜级聚酰胺树脂
科技创新之风同样吹拂着传统产业。达利集团依托食品饮料两大研发中心及CNAS国家级实验室、超千名研发品控技术人才、300余项发明专利的雄厚科创力量,实现了从一条饼干生产线到坐拥七大核心品牌、年营收超200亿元的跨越式巨变;南王环保科技公司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拥有14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并独创境外专利5项、境内专利66项,摘下纸袋行业细分领域全国第一的桂冠,实现惠安纸业的硬核突围;建振雕刻集团探索出“把创作留给人、把制造让给智能机器人”的产业新模式,引进全球领先的石雕刻自我编程智能库卡机器人,打造了一条“黑灯”智能石雕刻生产线,实现传统经验与机械智造的完美结合……如今,这股“科技风”“创新风”,已浸润到惠安各大产业,书写传统邂逅未来、科技赋能匠心的产业新篇章。
雕刻机器人
传统产业“向新蝶变”的同时,新兴产业的布局正如火如荼推进。依托福建慧芯激光高端芯片项目为龙头打造的惠芯人工智能智造产业园,重点引进半导体、集成电路化合物封装测试以及人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工业自动化、智慧医疗等产业链项目。同样落子新兴产业的惠安新能源产业园,则重点引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相关联企业,旨在以新兴智造项目为链头,打造现代化高新产业集聚区。
慧芯激光
“十四五”以来,惠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研发费用投入从5.78亿元增长至12.36亿元,增长216.84%,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228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46家。
集聚科创人才
由“洼地”向“高地”
在2024年惠安县科技创新大会上,惠安向首批科技顾问颁发了聘书。其中,有一位非晶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汪卫华。
汪卫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和上海大学董事。在受聘为惠安科技顾问之后,汪卫华表示,他将积极参与惠安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利用自己在非晶材料领域的深厚造诣,为惠安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像汪卫华这样的优秀人才来惠安创新创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首批科技顾问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惠安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惠安的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惠安县科学信息所所长庄月蓉说道。
近年来,惠安高度重视人才对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全县已吸引省市级高层次人才3342人,其中科技骨干人才超过200人。惠安通过打造“博士菁英汇”和“鸿鹄归来”等人才品牌,成功推动155个前沿科技项目签约落地,并创建了5个博士工作站和14个专家工作站。同时,惠安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累计从高校院所选认科技特派员团队77个、科技特派员687名,科技特派员工作考评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三。
泉州市大院大所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安专场举行现场签约仪式
此外,惠安还主动对接大院大所,为企业引流优质的创新研发资源。在今年6月18日举办的泉州市大院大所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安专场活动上,清源创新实验室、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分别与惠安县裕忠新材料科技公司、福建美可纸业有限公司等10家惠安县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力求通过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惠安累计已有752个产学研项目达成合作,获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人才)项目立项57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7件。
优化科技服务
变“派餐”为“点餐”
科技创新需要坚实的政策支撑。有效政策的制定,不仅要从供给端发力,也要从需求端着手。
惠安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及痛点难点,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13条具有惠安特色的创新政策举措,细化分档奖补,突出降本增效,旨在补齐县域“大院大所”缺失、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较弱等短板。在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惠安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3亿元真金白银,出台了科技创新“五个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创新方向,为优化创新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放、高效、包容、共享”是惠安科技创新生态的生动标签,“要简单、来惠安,深耕科技、惠安给力”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除了政策保障,惠安还从服务、金融、平台等维度全面发力,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为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营造最好的营商环境。
服务下沉,让企业享受“红利”。惠安组建12支科技政策服务队伍,常态化宣传服务覆盖全县乡镇、园区,实现“政策上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便捷服务,同步推动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快享”。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缩短了政策落地的周期,让企业能够迅速享受到政策红利,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金融护航,为创新注入“活水”。中化创新(泉州)产业投资基金、泉州市科创兴泉壹号创业投资基金等一系列科技产业基金相继涌现,总规模达70亿元,累计牵引落地石化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750亿元,加快形成“创、投、贷、融、服”科技金融生态圈。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平台支撑,助产业孕育“成林”。惠安以创新平台为核心载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全县累计建设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18家,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5家;先后落地省纤维检测实验室、泉州湖南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惠安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化石油化工研究院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全过程支持创新创业从“苗圃”到“成林”。
惠创未来、安新质造。惠安,正以上下同心、全域推进的姿态,一手传承千年奋进文化基因、一手激活千亿强县产业活力,绘就“科创领航、新质图强”的发展新蓝图,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来源 | 泉州晚报
编辑 | 陈桢宇
责编 | 苏剑忠
审核 | 林书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在一个月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惠安速报(ID:huians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