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正高级中学生”这事儿虽然荒诞,但是不能当作茶余饭后谈资不了了之,应该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也是对科研界权威的维护。
近日,一份简历引起国内科技界关注。该简历声称16岁中学生何某成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并成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如此厉害的孩子,有网友戏称“16岁正高级中学生”。
尽管也有人质疑,但标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字样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网页的相关信息,却给这一简历“站台”。此外,某公号文章还介绍称,何某还完成了航天航空类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发表过多篇国家级期刊论文,设计了“探索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方案。在2024年1月,评选正高级职称。正当人们纷纷赞叹并艳羡于“别人家的孩子”,中国科协等多方的出面否认,又让这事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不必怀疑神童存在的可能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神童是存在的,他们智力超群,能力出众,有时候确实能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但是,当“16岁”“中学生”“正高职称”三个标签集合于一个人身上时,人们就不得不怀疑其现实合理性了。正高职称,那可是多少科研人员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一个还在读中学的孩子,真的能这么轻松地拿到吗?广州市人社局一名负责职称工作的人员就表示:“高级职称评定难度较大,要求苛刻,我目前没听说最近有十五六岁的学生获评高级职称。”
假设“16岁正高级中学生”真实无虚,那么公众至少需要一个详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他是怎么在繁忙的学业之余,还能搞出那么多科研成果的?他的这些成就,到底有哪些是实打实的,哪些是水分?他的这些头衔,又是怎么通过层层审核,最终落到他头上的?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孩子的诚信问题,更关乎整个科研界的公平和公正。但是,目前似乎没有权威部门对此作出解释,这也就必然让人愈发怀疑其真实性。
就在公众焦急等待时,原本展示简历的网页被撤了,相关公众号信息也被删除了。这是否说明“16岁正高级中学生”虚假的概率显然盖过了真实的概率?如果这孩子真的有那么厉害,为什么要把他的简历撤下来呢?难道是因为怕经不起大家的推敲?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既然如此,公众也就更需要关于这一系列上传信息、删除信息等操作的合理解释。只是,人们等到的多方回应大都是撇清关系,表示跟这个孩子没关系。
中国科协说旗下没有那个工作室,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说没聘任他当研究员,广州市人社局也说没听说过这么年轻的高级职称获得者。各方面都在极力否认,那这个孩子到底和谁有关?他的这些头衔和成就,到底是谁给的?谁又能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如果迟迟没有解释,那么科研界的声誉、教育的公平、社会的诚信又该从何谈起?
“16岁正高级中学生”这事儿虽然荒诞,但是不能当作茶余饭后谈资就不了了之,应该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也是对科研界权威的维护。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二审:代娇阳
三审:姬祥虎
终审:王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