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回归啦丨成都双流非遗等你来赏!

旅行   2024-11-14 16:53   四川  


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闪耀的星星照亮前行的方向。李子柒,以独特视角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创作者,在暌违三年后荣耀回归!



11月13日晚7时,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委网信办、微博主办的“多彩非遗 共生共享”2024焕新非遗·天府之夜活动中,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惊喜亮相,开启“归来”之后的线下首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为李子柒非遗工作站进行授牌,她还获聘“焕新非遗计划匠心守护大使”。



她说:「“非遗文化,它像极了一个垂暮的老者,很无奈,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回望,那种无力感,所以它需要被很多人看见。”」


在成都双流,也有着众多璀璨的非遗项目,正等待着被更多人知晓和传承。


 “


双流

现拥有27个非遗项目

其中

国家级非遗项目1

省级非遗项目2

区级非遗项目24

非遗项目传承人15

  ”




今天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双流

看看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

非遗瑰宝


1

丨国家级非遗项目丨

黄龙溪火龙灯舞



黄龙溪火龙灯舞

源于东汉,盛于南宋

是川西地区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和民俗活动之一

主要由舞火龙和烧火龙两部分组成

舞龙艺人在伴奏中

表演飘、游、叠、转等舞姿

观众用烟花喷烧舞动的龙身

二者结合即为舞与烧




2

丨省级非遗项目丨

江河号子


图源/黄龙溪古镇


府河号子(船工号子)

又叫“锦江号子”“黄龙溪号子”

曾流传于府河(锦江)以及川西平原各江河流域

目前仅存于黄龙溪镇


黄龙溪处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

河面宽、水势稳,是府河航道上的重要码头

府河号子是川江号子的支系 

也是成都唯一的船工号子

分“下水号子”(又称“平水号子”)和“上水号子”

两相比较,前者舒缓、婉转,后者高昂、激越,基于黄龙溪水势平稳等水域的特定环境,其船工号子以“平水号子”为主。


图源/黄龙溪古镇



3

丨省级非遗项目丨

双流老妈兔头



双流老妈兔头卤制技艺

关于兔头的记载

最早出现在明朝《本草纲目》中“兔头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毒、有利大肠之功效,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味美也”。


双流老妈兔头的酱料选用21种香料磨制成料粉

再小火炒制而成

陈年老汤是家族多年卤制兔头时用的陈年卤汤

这也是双流老妈兔头卤制技艺的独家“法宝”

制作时,在烧沸的陈年老汤中放入兔头

加入秘制酱料,转小火慢烹

最后放入适量秘制卤料进行卤制

过程看似简单,但功夫都在细节中




4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张麻饼



张麻饼传统制作技艺

由张家祖辈张泽端于1920年创立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张麻饼选料考究

具有皮薄馅多、馨香味素、形似满月、两面微黄、大小厚薄一致、四周均匀开裂不露馅等特点,其加工工艺一直保持传统特色,用纯手工制作,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数十道工艺。



5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椒盐麻饼

(卢氏华月斋)



椒盐麻饼制作技艺(卢氏华月斋)

卢麻饼-双流名小吃

起源于明末清初

由双流人曹聘山创立的“华月斋”中式糕点坊开始流传,糕点以皮薄馅多、外酥里嫩、香甜微麻的口感而著称。




6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双流麻辣豆腐


双流麻辣豆腐制作技艺

双流麻辣豆腐制作技艺自民国初期创立

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期间一直以家族的方式保持活态传承

现已传至第四代

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该技艺制成的麻辣豆腐将川菜麻、辣、鲜、香、烫、翠、嫩、酥等味型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川菜中独树一帜,铸就了一方经典。



7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白家肥肠粉(高记)



白家肥肠粉传统制作技艺(高记)

白家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其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

入口麻辣鲜香,口味隽永,享誉八方

1998年,被评为成都市著名商标




8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黄甲羊肉汤


黄甲羊肉汤传统制作技艺

黄甲镇距离成都市区15公里

地处成都牧马山腹地

素有“麻羊之乡”的美誉

有着悠久的养羊历史


黄甲的麻羊是其特色,肉质鲜嫩

所熬制出的羊肉汤呈乳白色

带有浓郁的香味

黄甲羊肉汤不仅是一种美食

也是当地的文化符号

承载着双流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




9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牧马山二荆条辣椒

手工豆瓣



牧马山二荆条辣椒手工豆瓣制作技艺

双流牧马山二荆条手工豆瓣制作

选用双流牧马山核心产区二荆条辣椒作主料

精选高山蚕豆,浸自深山古井

腌于农家土坛,阳时晾晒、阴时存放

从拣选—除杂—清洗—剁椒—浸泡—发酵—露晒而成




10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黄龙溪米酒酿



黄龙溪米酒酿造技艺

黄龙溪米酒

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

经过糖化发酵产生的一种酒类饮品

其香甜醇美的口感和极低的酒精含量

深受人们的喜爱


黄龙溪米酒酿造技艺以手工操作见长

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酒质

技艺流程包括清洗、浸泡、蒸煮、冷却、制曲、拌曲、糖化发酵、过滤、装坛,贮存等多个环节。




11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焦皮肘子



焦皮肘子

流行于黄龙溪民间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

制作过程包括准备肘子、处理肘子、烹饪肘子

以及制作调料的装饰过程

采用传统"炮烙烹饪法"烧制的肘子外焦里嫩

色泽明亮鲜艳,口感软糯鲜美



12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怪味胡豆



怪味胡豆传统制作技艺(吴府记)

吴府记怪味胡豆颗粒状似桑椹

集麻、辣、甜、咸、鲜、酥为一体

传统制作技艺(吴府记)起源于1911年

历经五代匠心传承

延续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

现此技艺流传于双流区一带

并辐射周边各区县

吴府记怪味胡豆精选优质胡豆、白砂糖、饴糖等原材料,经原料精选、浸泡胡豆、去嘴、炸制、拌辅料、熬糖、糖浆(翻砂)、冷却包装等主要工序制作而成。




13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手撕烤兔(宽窄故事)



手撕烤兔传统制作技艺(宽窄故事)

可溯至清朝时期

历经四代传承,延续百余年历史

传承人谢华斌继承技艺后

在双流建设了工厂

研究了多种口味,将技艺发扬光大

制作包括腌制、烤制、蒸、油卤、拌料等多个步骤

口味麻辣、咸甜适中、肉质细嫩




14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兔头(宽窄故事)



兔头传统制作技艺(宽窄故事)

可溯至清朝时期

谢氏祖辈一直从事传统卤菜制作

明末清初恰逢四川大量养殖以草为食的兔子

谢氏祖辈迁徙到成都后开始尝试卤制兔头

经过多番配料尝试

最终以精选的原料,独特的配方

再以陈年卤汤数小时细火慢炖出来麻辣鲜香

肉质细腻的兔头

后作为家族秘方代代相传至今




15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手工冰粉



手工冰粉制作技艺

王冰粉制作技艺源自民国时期

制作技艺涵盖原料选择

制作流程和配料调制三大方面

在制作流程中

包括浸泡、揉搓、过滤、凝固等

多个关键步骤

在配料调制方面

王冰粉以其多样化的口味组合展现其独特风味




16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熊记太婆豆豉



熊记太婆豆豉制作技艺

熊记太婆豆豉制作过程融合了

选材、清洗、浸泡、蒸煮、发酵、调味等多个环节

是一项将黄豆转化为

风味独特调味品的传统技艺

熊记太婆豆豉的制作不仅需要遵循传统工艺

还需根据季节变化、气温条件灵活调整

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从而产出质量上乘的豆豉产品




17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骑龙竹编



骑龙竹编

骑龙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

是经过严格挑本地竹

并且是在12月砍伐的特长无节竹

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18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永安竹编



永安竹编

其竹丝采用川西南岷江东岸深山沟两年生慈竹

经锯竹、刮青、开片、匀丝等

三十六道工序制成的精美竹丝

再依瓷胎之形而编制

采用提、压、绞、插、叠、穿、锁等

编织技法编织而成



19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江安土窑



江安土窑烧制技艺

双流江安土窑

承载着逾四千年的陶瓷制作传统

位于江安文创街区


90后传承人冯大波承袭家传技艺

坚持手工制陶

龙窑依山而建,红黄色土窑陶器闻名

传统工艺包括碾土、踩泥、制坯、烧制等环节




20

丨区级项目丨

打春牛



打春牛

“打春牛”这一民俗在立春时节盛行

它不仅是我国农耕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之一


轻轻挥动鞭子

击打由草和竹精心编织而成的“春牛”

以此寄托对新一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每当彩鞭挥舞之际,寓意着来年国泰民安

同时也提醒着人们

春耕的序幕即将拉开,莫失良机



21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双流茶俗



双流茶俗

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

得益于杨柳河水运的兴起

彭镇逐渐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茶馆文化与商贸活动相得益彰

茶馆不仅是茶客休憩的场所

更是商人洽谈生意、交流信息的重要空间

观音阁老茶馆作为这一文化的代表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其“老虎灶”煮茶技艺和盖碗茶文化代代相传

成为双流文化的重要载体



22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陈世云剪纸



陈世云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

陈世云,这位双流区的普通农民

正是这剪纸艺术的忠实传承者与发扬者

他的一生,仿佛都在与剪纸艺术缠绵悱恻

他的剪纸,如今已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的名字,也因此而熠熠生辉




23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嘉禾女子龙舞



嘉禾女子龙舞

嘉禾女子龙舞是在黄龙溪火龙基础上

根据妇女的身体、力量等特点

改良创新的女子竞技龙

各个队员默契配合

以翻、滚、跳、跃等动作

做出“龙腾盛世”“龙珠独舞”“龙飞翔”“龙行宫”“龙飘逸”等组合招式




24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皮影戏



皮影戏

自2012年起

成都市双流区圣菲学校便开启了

皮影工作坊的奇妙之旅

初期聚焦于传统剧目的学习与传承

2017年,得益于成都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皮影工作坊焕然一新

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创作天地

还精心陈列馆藏作品,供师生深入探索与研究



25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李氏风湿骨痛膏



李氏风湿骨痛膏

起源于清光绪11年(1910年)

李氏风湿骨痛膏

采用52种野生本草精华熬制

根据严格比例配制研磨成粉,再以药酒泡粉

炮制方法依据太极阴阳、万物平衡原则

经过选、制、洗、泡、煎、滤、收等八道工序古法熬制而成

成品搅拌变色、贴肤不黏、晶莹细腻、无任何杂质



26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陈抟草本浸浴养生及传统接骨遗方



陈抟草本浸浴养生及传统接骨遗方

陈抟草本浸浴养生及传统接骨遗方

由陈抟老祖第三十八代传人

王德兴老先生所传承

秉承传统医学理念

利用“一方调百疾”的古方调病疗法

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部分疑难杂症

是传统医学的优秀遗产

于2013年11月成功申报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27

丨区级非遗项目丨

飞叉



飞叉表演

飞叉表演史可追溯到古代宋辽,兴盛于明清

通常使用装有活络环形铁片的钢叉

表演者使之在肩、背、胳膊等处滚转

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

耍出各种花样




编辑:方宇

审核:王敏 刘先军

只此双流,岁月悠悠

静看

飞花梦海守着流水玉腕

杨柳河畔挂满乡愁的帆

烟火沸腾着时光里的彭镇老茶馆

往来双流机场迎着朝霞依偎傍晚

动身

空港花田看飞鸢在天,花海连片

黄龙溪观千年码头,嗅瓦摩砖

海滨城里叹大鱼庞然,浩海无边

停步棠湖宾馆 流光焕然

川投国际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好赛连连

 

阳光下在轻奢的麓湖里享受着舒适惬意的生活

月光下在滚沸的浓汤里咀嚼着黄甲麻羊的鲜香

星空下在灯火璀璨奥特莱斯横扫大牌

解密广都博物馆,踏先民足迹,看双流的沧海桑田

乐在游牧巴士旷天低,纵双流的潇洒豪情

文旅双流
成都市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给您全方位提供双流旅游资讯、景区信息、出游攻略、旅游活动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