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0时,随着车队缓缓驶过雅康高速日地沟大桥左线桥,标志着历经99个日夜不懈重建的日地沟大桥正式恢复双向通车。
由蜀道集团(藏高雅康公司、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四川公路设计院、四川公路咨询公司)组建的重建项目团队,在99天的重建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不仅完成了1座临时应急通道的搭建与拆除,更圆满完成了2座永久性桥梁的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了桥梁的双向通行。
日地沟大桥永久性工程左线桥梁采用60米钢箱梁,桥面宽度12.25米,设置2片钢箱,箱梁整体重量486吨。右线则采用了30米标准T梁加70米钢箱梁的组合形式。为增强结构稳定性,两座桥取消桥中支墩,拓宽了泄洪面积。这一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然灾害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确保了新桥的安全性。
雅康高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重要民生通道,日地沟大桥恢复双幅双向通行,保障了雅康高速的通行安全及通行效率,对于构建环G318和G4218大循环通道,提升沿线地区的交通便捷性与社会经济活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延伸阅读
重建面临建设难关
在重建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重重挑战。恢复难,地灾对桥隧破坏强度巨大。据估算,本次特大山洪泥石流行洪量接近每秒1200立方米,泥石流裹挟着大量巨石,借着山势沿沟道倾泻而下,其中最大孤石直径超12米,重量超2000吨,行洪高度超出桥梁近7米,汹涌的泥石流对雅康高速日地沟隧道间桥梁造成毁灭性打击,原桥台和墩柱受损毁严重,恢复难度巨大。施工难,泥石流冲刷对地质地形造成不利影响。行洪过后,本就狭窄的日地沟巨型危石、软泥散布,施工场地平整困难,大型施工设备进场受阻,现场条件无法满足重型吊装设备设置要求。需在先期开展危石爆破、碎石清理及相关清淤工作后,再行开工,极大影响工程进度。运输难,桥梁结构巨型部件产出场地距离施工场地较远。321钢便桥拼装场、混凝土钢箱梁预制场以及钢结构梁体组装场地,距施工点位路程接近20公里,大件结构运输距离远、时间长,保障运输难度较大、障碍较多。
各方协作勇闯难关
争分夺秒抢险保通。蜀道集团组织藏高雅康公司、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四川公路设计院、四川公路咨询公司等单位,在8月4日便开展抢通保通建设方案讨论,并携手地方政府,以及高速公安、高速执法等单位提前谋划通行方案,于8月20日先行在雅康高速日地沟大桥左线桥位架设钢便桥,保障临时通车。项目团队同步开展日地沟大桥右线永久工程恢复重建工作,并于9月30日成功完成右线桥梁架设任务,提前2个多月实现右线顺利贯通,立刻投入到左线永久工程恢复重建中。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在方案成型后,省、州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开展方案审批和优化调整,提供临时应急钢栈桥,并积极协调项目抢通期间的交通管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和交通保通工作同步顺利有序进行。设计施工紧密融合。雅康公司联合施工、咨询、设计、监理、检测单位合署办公,按动态设计、科学论证的原则推进,确保施工目标可控、过程把控、结果掌控。
“三防”措施构建屏障
人防措施有力,通过在隧道口设置人防观察哨岗,实时观察潜在泥石流爆发前兆情景,通过对讲机+电话+敲锣吹哨等方式对现场突发状况及时响应,作为预警力量补充的重要手段,保障建设期间的施工安全。技防措施添翼,一是采用基于气象雷达预报数据的泥石流风险预报技术,对雅康高速沿线日地沟及邻近共计10条泥石流沟进行监控和超算预报,可提前1至2小时自动发送预报信息。二是在日地沟安装整套临灾预警监测设备,实现日地沟全流域的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高速公路桥位处可提前5至10分钟收到沟道上游爆发泥石流的预警信息,同时也能及时向施工人员和下游村镇预警。三是成功试点应用桥梁损毁紧急示警装置,蜀道集团率先在日地沟试点安装并成功验收紧急示警装置,该装置通过机械联动方式感知桥梁极端损毁,实现了现场机械示警、声光示警和监控中心预警的“三同步”预警,具有“高可靠、易实施、适用广、成本低”优点,对全国公路行业防灾抗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目前相关设备已在雅康高速泸康段6座隧间桥梁双幅应用。四是现场安装通信基站,保障日地沟监测设备通信正常,根据临灾预警实时监测设备的安装分布情况,在现场主沟及支沟交叉口处,设计安装通信基站,确保临灾预警监测设备通信正常。五是设计多种手段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以“工程结构智能监测云平台”为重要抓手,开展数据管理及信息发送,结合数字大屏+云电话+短信形式及时发布风险预报信息,并采用现场高音喇叭及时传达临灾预警信号。工防措施助力,在上、下游分别修建拦挡工程对泥石流固体物质尤其是大颗粒物质进行拦截,同时在雅康高速1号隧道至2号隧道隧间跨沟桥梁段沟道及流域下游堆积区修建排导槽工程,极大提升了日地沟大桥的行洪能力。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