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广告
丨点击
咨询
丨关注
2024 年,在国家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与金融行业的整体布局中,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全方位重塑着地方交易场所的生态格局,为行业健康、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一、核心政策指引:金管总局 8 号文领航
金管总局 8 号文宛如行业发展的基石,从两大关键维度为地方交易场所筑牢根基。
一方面,在规范金融机构参与层面,其明确划定各类金融机构涉足地方交易场所业务的边界与准则。严禁金融机构通过复杂嵌套的金融产品架构以及变相兜底承诺等违规操作,为交易场所的不合规业务输送资金,以此斩断风险在金融体系内的传导链路,有力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大局。过往部分金融机构与交易场所违规勾连,凭借隐蔽手段为高风险业务 “输血”,引发市场波动,如今 8 号文直击痛点,杜绝此类乱象再生。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大力倡导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在交易场所运营中融入前沿技术。运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特性,让交易信息真实可靠、不可篡改,交易各方均可追溯信息源头,极大提升交易透明度与可信度;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交易场所的精准风险评估,提前洞察潜在风险隐患,为运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全方位强化行业的金融安全性与规范性,助力交易场所稳健前行。
二、地方政策协同:多管齐下促发展
各地政策紧密围绕国家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细化落实各项要求。
(一)金交所整顿持续深化
2024 年,湖南、辽宁、重庆等地率先发力,发布公告取消辖内金交所业务资质。随后,山东、吉林等 5 省市,广东、天津等 8 地,以及江苏、安徽等多地纷纷响应,大刀阔斧地削减地方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的数量,严格约束业务范畴。这一系列行动旨在清理金交所过往滋生的乱象,如部分金交所业务游离于监管之外,非标融资产品频现风险,此番整顿让金交所回归正轨,重塑市场信任。
(二)“伪金交所” 监管强化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高度警觉,纷纷提醒投资者,除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外,其他地方交易场所、“伪金交所” 不得以登记、备案等名义,为非标债务融资产品提供服务。这一警示旨在引导投资者远离非法交易场所,选择正规、合法投资渠道,净化市场环境,让真正合规的交易场所得以健康发展。
(三)投资者保护升级
山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投资者适当性的通知》,明令禁止自然人开户及诱导个人投资者参与投机交易,还要求2024 年底前完成自然人客户存量仓单出清工作。此举直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自然人投资者风险承受力与专业知识不匹配问题,规范投资者结构,有效降低市场整体风险,保障投资者权益免受侵害。
(四)期货与现货协同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重督促银行机构强化信贷管理,严防企业挪用信贷资金投身大宗商品期货投机,抑制过度投机行为,稳定资金与价格。同时,要求加大对地方交易场所 “类期货” 交易的清理整顿力度,促使地方交易场所明晰业务边界,合规经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政策,支持浦东新区等重点区域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鼓励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合作,推进期现联动,丰富登记品种、完善登记系统与功能,开展联合监管创新试点,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数字化、规范化发展注入动力。
(五)交易场所分类管理细化
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对地方交易场所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管理,根据交易场所的业务特点、风险程度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如权益类交易场所、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等,并针对不同类别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规范要求。对于权益类交易场所,重点关注股权交易的合规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对于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则着重加强对商品交易流程、仓储物流监管、价格波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各类交易场所健康有序发展。
(六)交易场所数字化转型推动
多个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地方交易场所的数字化转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交易场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支持交易场所建设智能化交易系统,实现交易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交易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推动交易场所建立数字化仓储物流管理平台,对大宗商品的仓储、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交易货物的安全和可追溯性;鼓励交易场所开展数字化金融服务创新,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七)交易场所区域合作加强
为提升地方交易场所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些地区开始加强区域内交易场所的合作与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区域交易场所联盟或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信息共享方面,联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市场动态、行业信息和监管经验,共同防范市场风险;在业务合作方面,鼓励交易场所之间开展跨区域的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合作,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例如,长三角地区的部分交易场所合作推出跨区域的大宗商品交易指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市场参考,促进区域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局
2024 年,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地方交易场所身处其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格局重塑。全国统一大市场强调打破地域壁垒、消除市场分割,地方交易场所顺势而为,开启跨区域合作新篇章。不同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实现交易信息互联互通。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交易场所与东部沿海消费地市场合作,将产地一手货源信息实时推送至销地,缩短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 “最后一公里” 成本,既让农民增收,又使市民受益。
金融资源配置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得到优化。各地交易场所吸引全国性金融机构广泛参与,资金融通渠道更加畅通。一家位于内陆地区的新兴科技型交易场所,凭借自身创新业务模式,吸引到来自一线城市大型银行的战略投资,借助外部资金与先进管理经验,迅速提升服务能级,拓展业务版图。
同时,统一大市场要求的统一标准体系促使地方交易场所自我革新。交易场所对标国家标准,优化交易流程、完善质量检测、强化售后服务,全方位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更规范、专业的形象融入全国大循环,为各类要素资源的高效流通、优化配置贡献力量。
通过这些地方政策的协同推进,地方交易场所行业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逐步提升,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再谱新篇
回首 2024 年地方交易场所走过的历程,政策引导下的拨乱反正、对自然人交易的规范、期现联动的创新探索以及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奋进,共同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变革画卷。
然而,前行之路仍非坦途。交易场所需持续应对监管细化带来的合规挑战,不断优化期现联动模式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还需克服地域文化、利益协调等诸多难题。但正是这些挑战,孕育着无限机遇。
展望未来,地方交易场所将在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拓展跨境交易合作,探索绿色金融与大宗商品交易的融合创新之路。在国家政策的坚实护航下,行业各方携手共进,必将开启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向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交易场所集群目标奋勇前行。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2024 年这些关键事件的深远影响将持续释放,成为我国地方交易场所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的坐标,见证行业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本土迈向世界的豪迈征程。
试一试
分享
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