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经济学家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
政务
2025-01-03 09:51
安徽
2024年,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分量十足,很不平凡。盘点这一年的经济热词,许多高频词会跳进人们的脑海。它们既是我国发展的折射与写照,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我们选择部分热词,邀请专家学者谈感受、话思考、聊未来,以飨读者。
——编 者
新质生产力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理解新质生产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 俏
自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一年多来,新质生产力一词已深入人心,成为实至名归的“热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告诉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视角是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术语虽然专业,但却是需要认识和掌握的,因为它是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总体效率,决定着经济内涵型发展程度和潜在增长率的高低。根据我们团队测算,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需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提升到2%左右,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所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更是检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来驱动,对应着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素。比如,一些智能工厂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直接生产效率提升15%和间接生产效率提升10%。向科技创新要先进生产力,要求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被掣肘的传统行业和领域,包括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消费相关的诸多行业等。以农业为例,2023年我国农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为7.1%,但农业就业人口占比却高达22.8%,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传统行业和领域的活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是全球性挑战。例如,美国最近20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只有约0.7%,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也都陆续降到1%以内——普遍缺乏大产业、大规模生产场景是主要原因。202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为10.7%,英国则只有8.4%。
相较于其他工业化国家,我国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方面有许多有利因素。首先,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GDP占比约为2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0%。我国不缺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所需的大规模生产场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应用场景。其次,我国拥有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产率增长空间。与美国旨在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的“再工业化”不同,我国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意涵是所有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能源转型实现再次增长。以能源转型为例,预计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的投资规模在百万亿元以上,这样的投资强度将带来通过产业和技术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巨大空间。第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制度红利空间,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巨大可能,进一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民营经济促进法
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庄聪生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去年10月1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广泛关注。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提升,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5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稳定在92.3%。同时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实下去。
比如,受各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家对当前市场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偏弱。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利于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优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和市场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又如,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显性和隐性壁垒。从已公布的草案征求意见稿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依法平等进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保障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
再如,针对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出台法律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力量。
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23年,民营企业整体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再次双增长。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对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依法进行开发利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热情,推动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已经按下“加速键”。去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可以预期,这部法律的出台,将进一步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揽子增量政策
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 煜
去年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利当前、惠长远,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可谓“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工作先后遇到“三期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三道坎”。在爬坡过坎的过程中,我们党对经济形势作出重大判断、推出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对宏观调控形成巨大考验。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中央沉着应变,于9月下旬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在力度、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可以用“空前”来形容,是我国宏观调控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一揽子”强调的是政策综合集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组合拳”包括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从基本架构看,宏观政策加力是总体导向,扩大内需是破解需求不足这一矛盾的主要路径,帮扶企业是解决经营主体实际困难的直接抓手,稳楼市、稳股市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这些都是直奔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去的。由于各类经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因此需要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政策,形成一个稳增长的“政策包”。各部门的政策之间,也需要加强协调互补,强化政策合力。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的有效运用。
“增量”强调的是政策加力释放,注重的是政策实效。增量政策是建立在存量政策基础上的,既是在原有政策手段上大幅增加投入力度,也有新的政策工具加入,体现了若干鲜明特点。比如,财政政策的加力,通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进一步畅通经济运行链条;货币政策的加力,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有效信贷需求,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消费政策的加力,通过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可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从而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投资政策的加力,通过发挥好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并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揽子增量政策最终要落到增强信心、提振预期上,很多政策在出台时,都注重把握时机、力度和节奏,凸显了对预期管理的高度重视,这本身也是宏观调控的重大创新。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发生积极变化,有力支撑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也意味着在宏观调控上将保持紧密衔接,增量政策将有机嵌入下一步的宏观政策。这些会成为经济工作的“加法”,让市场看到更多机遇,也能够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底气和动力。
“两重”“两新”
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宋葛龙
2024年以来,人们对“两重”“两新”的关注度快速提升。“两重”“两新”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也是下一步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从现实意义来看,推进“两重”建设,既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可以拉动当前投资和消费,而且能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自上而下抓好“两重”项目的谋划储备,并同步加快推进政策、规划、体制机制创新等“软建设”,通过持续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共同实现“两重”目标。
“两新”是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更多依靠内需,通过“两新”来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去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和强化政策保障作出安排。相关行业部门和各地方已出台实施方案和执行细则300项左右,持续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努力以“两新”政策激发品质新生活、产业新动能、市场新活力,以真金白银惠企利民。在政策指导下,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成效明显,各地区组织开展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加力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培养取得积极进展,标准牵引倒逼作用逐步显现。
“两重”“两新”事关我国发展全局,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从实施效果看,2024年以来,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重点领域投资和设备更新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支撑了投资扩大,增强了经济中长期发展后劲。2024年1—11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8.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5.3%。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2024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59.4万辆,同比增长41.2%。截至2024年12月6日,已有2963.8万消费者参与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共计购买八大类家电产品4585万台,销售额达2019.7亿元,其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九成,持续推动消费绿色转型、结构升级。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推动“两重”建设,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加力做好“两新”工作,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投资消费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行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沈开艳
“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行业各场景中,推动全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这里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种颠覆性创新,也就是以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数据为核心,打破传统壁垒、重塑业务流程、创新产品形态、创新服务模式,最终达到降本增效、创造新价值的目的。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反映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度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赋能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分析、预测等方面的能力很强,一些技术如机器学习、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已经嵌入传统产业的生产和运转流程中,给传统产业装上智能化“大脑”。比如在农业领域,为了改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人们可以用搭配图像识别技术的无人机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生长态势,用智能传感器分析土壤的湿度、肥力。在诸多领域,“人工智能+”助力传统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迈向智能化精细化运作,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能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人工智能+”在数据驱动和产业创新方面也形成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打破了一些行业发展瓶颈,激活海量多元的数据资产,进而催生出一些新产业、新业务、新模式。智能投顾就是人工智能与金融融合创新的产物。它依靠算法模型,结合消费者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投资方案,让普通投资者享受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服务,拓宽了金融服务边界。人工智能还催生了芯片研发、数据标注、算法优化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还有助于拓展消费市场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我们也能感受到,近年来老百姓对个性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繁荣。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产品涌现,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这促使相关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形成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循环,打造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除了应用层面的创新,“人工智能+”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比如,在提出假设、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科研效率和准确率,推动基础学科领域发展。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前景广阔。有预测显示,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6320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未来发展。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加速向生产制造环节渗透,加速迈向全方位、深层次智能化转型升级新阶段,将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并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低空经济
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敖 立
低空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让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
低空经济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根据应用需要可扩展至3000米)空域内,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以及辅助作业设备为载体,依托低空空域及相关数据资源等新型生产要素,以载人、载物以及其他作业等多种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低空经济正广泛赋能各行各业,为地面上的传统产业开辟了一个平行、互动的低空空间。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在运送货物、巡检道路、植保作业……一系列应用场景激发了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打开了经济发展新空间。从改善民生角度看,低空经济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低空经济反映了人类对蓝天的追求与探索,使人类的出行半径获得更大延伸,能够填补高空与地面交通之间的空白地带,构成“地面—低空—高空”的三维立体综合出行体系,为短中距离出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低空经济还催生了低空旅游、空中娱乐等一系列新兴娱乐业态,提供了新奇休闲体验。此外,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医疗救助等新型公共服务加速发展,显著提升了社会应急响应能力与医疗救助效率,切实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代表,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翅膀上的中国”注入强大动力。低空经济拓展了数据要素的应用边界,创新性利用低空空域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要素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社会经济活动开辟了发展新空间、新模式、新业态。在科技创新方面,低空经济发挥纽带作用,大力促进航空技术与信息通信、新能源、材料科学等前沿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加速推动通信感知、算网融合、自动驾驶、群组协同等重点技术的迭代升级。在产业创新方面,低空经济为新式低空装备、新型低空智能网联设施、低空空域管理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速无人机等产业从消费市场向专业领域应用渗透,开辟产业升级新思路,助力提升我国优势产业全球竞争力。
如此看来,人们对低空经济的关注与热情不无道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部分,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怎样使“翅膀上的中国”早日变为现实?我想应该通过改革来排除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多部门职责、多产业主体、多应用需求,可以把低空空域资源要素开发利用作为突破口,以支撑低空规模化应用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安全可靠管控为前提,以低空装备制造及低空信息通信为主要抓手,以统筹布局、试点示范、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为重点方向,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
宿州交警
主要用于发布道路交通提示信息,宣传涉及交通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等。
最新文章
更大力度的国家补贴来了、810亿元资金已下达……五部门最新发声
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最新发布
致敬警察节|宿州公安这场荣誉仪式暖心提气......
致敬警察节 | 宿州公安书画摄影作品线上展
防御性驾驶技术宣教片丨一种能保命的开车技巧!
代驾小哥,你的“订单”已被查
冬季行动 | 走走走!跟俺走跟俺走!
冬季行动 | “拉的都是小孩……”
媒体报道 | 文明出行 安行有‘礼’
转弯不让直行,为啥直行也有责?
安徽即将大降温!
新年伊始,关于出行安全的提醒,我们放在这首歌里啦~
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延长
商务部: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已缩减至29条
冬季行动 | “没喝,就给他挪一下...”
交通安全文化宣讲|冬季行车安全!“埇桥好人”戴琼琼有话说......
冬季行动|文明礼让遵守交规 携手共创文明交通
闯红灯,头部撞击地面,幸“盔”有它!
全年安全驾驶要点,都在这本台历里!2025年二十四节气交通安全日历来了~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超5亿人次、6300亿元!冰雪暖世界
今年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经济新方位)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
各地加力“两新”政策 激发消费新活力
注意!这个路段限时单向通行→
冬季行动 | 时隔3个月,这名驾驶人再次被查!
冬季行动|交通安全要牢记 务工不能误安全
车头撞散架!驾驶人一语道出逃生原因!
大反转!猛降9℃!冷空气马上到安徽!
我省这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汇报 审议通过《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
安徽多条高速将受大雾影响!
文明交通丨斑马线前未礼让,这些车上榜了
未满16周岁+抢黄灯+未戴头盔,后果很痛!
冬季行动 | 年末岁初广宣传 共筑乡村平安路
冬季行动 | 无证驾驶+车辆脱审,还真敢上路!
扛着大红被子做警示?用这些方法防二次事故,不靠谱!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片丨夜间出行,被看见才安全!
宿州市公安局公开招考45名民警!
大温差!冷空气又来安徽!
经济学家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
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能见度不足500米!安徽部分高速将受影响!
寒夜集结!严把岁末年初“平安关”!
冬季行动 | 命悬一线!孩童瓜子塞鼻腔,情况危急…
闯红灯、机动车道行驶? 俩三轮车撞了~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警示片《高速公路出口的致命抉择》
免费速领!刚刚上线!
持续推进公安交管改革 服务群众美好出行
多部门发声,明年这些事要做!
【人民日报】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当前金融工作热点问答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