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质量强链工作亮点扫描

民生   2024-08-28 15:31   北京  

2024年8月26日《中国质量报》第7941期 

质量强链特别报道

湖北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7月25日,《湖北省质量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从11月1日起施行。


作为全国第3部省级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条例》将湖北在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为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在质量强链工作中,我们不断夯实质量基础保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质量技术支撑,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个性需求;聚力质量要素协同,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联动提升,加快建设质量强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荣说。


经过多年探索,湖北总结出全面推行产业链质量提升“5个一”工作法(中标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召开一次工作部署会、撰写一份产业调研报告、提供一份质量提升建议书、填写一张质量效益测算表、提交一份政策咨询报告),以解决困扰企业的突出质量问题为靶向,将“一链一策”“问诊”施策落到靶心处、帮在关键点,让质量技术帮扶更实在、更精准,形成“聚焦产业、找准问题、设立项目、选好机构、狠抓落实、培育品牌”的产业链质量提升总体工作格局。


湖北还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引领,依托“链长﹢链主﹢链创”协同发展机制,实施全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聚集院士24名,集聚产业链企业1.7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200家。目前在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布局建设14个检测和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完成1.6Tb/s硅基光收发芯片的联合研制和功能验证,实现我国硅光芯片技术向Tb/s级的首次跨越。

安徽
全力以赴 协同推进

新型显示产业是安徽省蚌埠市五大产业集群之一。该市着眼特色优势,聚焦机制建设、质量提升、延链补链、资源配置以及协同发展,持续发力,助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和蚌埠一样,安徽各地也都找准自己的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质量强链工作。滁州市邀请质量专家举办质量提升公开课,引导重点产业链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阜阳市推动国家再生有色金属橡塑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安徽)62台设备纳入安徽省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实现检测设备非营利共享。马鞍山市持续强化品牌传播能力,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马钢“跑鞋”跑向全球》案例获评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案例。


3月,安徽印发实施《安徽省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方案》,首批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量子信息、人工智能4个产业开展质量强链行动。安徽也成为全国率先出台质量强链工作方案的地方。


安徽在质量强链工作中非常注重加强上下工作联动。一方面,19个重点产业中的14个产业分别由有关地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各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本地产业实际,主动向省局提出拟承担的质量强链产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链上成员的能动性,市场监管部门担负起链长的职责,组织发动上下游企业,同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强化链式思维,全面梳理产业链基本情况和质量状况,建立产业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推动建设新型质量管理体系,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全方位升级。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6562家企业参与质量强链行动,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49个,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22个。

江苏
汇集众智 合力攻关

以质量创新联合体为牵引,协同开展质量技术攻关,是江苏质量强链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该省发挥龙头企业和技术机构带动作用,推动多方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专利布局、标准研制、质量提升等协作机制,逐链成立质量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


苏州市冶金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建成精品冷轧工艺工装件动态管控平台,对20家冶金产业上下游企业工业线材核心指标进行能力验证比对和专家诊断分析,形成改进方案13个。泰州市聚焦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梳理形成十大重点质量攻关项目,组织90余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开展攻关。连云港市聚焦化学药产业链,以企业为主体揭榜挂帅开展质量瓶颈攻关。


江苏还明确在集成电路、动力电池、工业母机等21条重点产业链和地方优势产业链,按照“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要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系统整合,以部分重点产业链为抓手,推动构建质量提升生态圈;以质量图谱绘制为基础,深入调研产业链质量状况;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提升链上企业质量协作水平;以“一站式”服务为载体,搭建产业链质量供需对接平台,集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重点产业链质量诊断、质量攻关,助力重点产业链提质升级。


截至目前,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走访链上企业900余家次,新成立质量创新联合体22个,完成16条产业链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和质量提升方案编制并有序推进实施。

山东
点面结合 梯次推动

在传统产业领域,山东省潍坊市智能农机产业链聚焦钣金类零部件质量不稳定问题,由链主企业潍柴雷沃组织产业链企业参与攻关,成立8个攻关课题组进行专项攻关,确保整机可靠性提升。

在新兴产业领域,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链在行业内首次应用轻型六轴关节式协作机器人,保证了产品生产质量。


在未来产业领域,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链建设完善量子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推进量子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他们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项,在研国家标准3项。


山东在推进质量强链工作中,不仅兼顾产业领域的不同梯次,还通过开展省试点,梯次推动质量强链。山东在争取国家质量强链试点项目基础上,从全省52条产业链中选取20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省级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未能列入国家质量强链试点的项目列入省级试点项目,维护各市推动质量强链试点项目的积极性。


山东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点线面质量联动提升。点上突破,在关键环节实现质量攻坚;线上联动,全链条质量实现协同升级;面上提升,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见实效。以济南市软件信息产业链为支撑的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链为支撑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以潍坊市动力装备产业链为支撑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潍坊市智能农机产业链为支撑的智能农机产业集群,是全国总量最大、技术水平先进的农机产业基地,装备制造(智能农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河南
夯实基础 聚焦重点

202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培育壮大超硬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河南省培育壮大尼龙新材料等27个产业链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重点发展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并向下延伸N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把质量提升嵌入“7﹢28﹢N”重点产业链,参与绘制产业链图谱、装备图谱、人才图谱,逐链勾勒锻长板、补短板的方向和措施,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重点企业清单、重点园区清单、重点创新平台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


在质量强链工作中,河南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质量强链行动,围绕产业链发展,持续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以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截至目前,该省建成或在建各类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或网络平台106个,服务企业13348家,为企业减免费用2791万元,节约成本9863万元。


同时,该省以标准河南建设引领质量强链行动,健全高质量标准体系,支持和指导该省超硬材料领域产业链上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如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4个分技术委员会在河南设置秘书处,先后组织制修订超硬材料及制品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45项。


此外,河南还以质量品牌建设助力质量强链行动,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尤其是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标准、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理念、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示范带动众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福建
标杆引领 技术赋能

安踏通过“6合1”质量赋能供应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供应链链员的质量水平,实现全价值链质量赋能;宁德时代构建供应链质量赋能“134N”模型,通过内外部技术及管理专家团队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全面赋能,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制定《供应商准入流程》等相关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供应商管理,持续推进供应链质量协同提升……这些都是福建省在质量强链工作中注重树立质量标杆、发挥链主引领创新作用的成功案例。


福建引导链主企业发挥在技术、市场、标准、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针对区域重点产业链中的质量问题清单和质量瓶颈,将链员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由质量技术标准、认证机构或企业内部技术机构组成的质量赋能机构,将先进质量理念、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实施技术联合攻关和质量一致性管控,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福建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行动中,注重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开放共享质量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服务供给,引导中小微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补齐质量、管理、标准化等发展短板。同时,优化质量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机制,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截至6月30日,福建共组织59条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质量强链行动,其中省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43条,覆盖省内外供应链企业2633家,带动1071家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创造经济效益17.91亿元,有力推动了福建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
健全体系 激发活力

重庆市以更好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全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重庆立足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统筹传统优势产业,以制造业为重点,兼顾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启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44个。其中,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以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两家企业为链主,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双链主”质量强链试点工作;以三峡电缆、泰山电缆等14家电线电缆企业为链主,开展电线电缆产业“多链主”质量强链试点工作,38个区县市场监管局因地制宜启动试点项目42个。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重庆创新性建立“1123”质量强链工作机制(成立一个质量强链联盟,建成一个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创建业务互联及质量互促两项机制,开展企业数字化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行业技术质量问题攻坚及供应链精准溯源平台建设3项行动)。在电线电缆产业链上,重庆构建“1平台﹢1基地﹢6体系”工作机制(成立一个质量强链联盟,建成一个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建立产品可靠性标准体系、技术联合创新体系、供应商综合管理体系、人才共建共享体系、质量提升互促体系、产品集聚品牌培育体系6个体系)。


重庆还推行标准稳链、计量固链、合格评定延链,多维度强化质量强链要素,支撑强链工作协同。同时,通过党建联建、助企强链,强企护链、秘码助赢,“四链”融合、夯实基础等,全方位健全质量强链体系,打通强链工作堵点。

宁夏
靠前服务 追求卓越

宁夏市场监管厅围绕“十条产业链”“七大产业基地”,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建设,以“小省区”走出“大质量”的定力推进产业链质量攀升。


宁夏市场监管厅印发《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从实施一批质量强链工程、培育一批卓越链主企业、建立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一批质量基础设施提质增效4个方面明确11项任务措施。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制定“产业链构成清单、质量问题清单、质量攻关项目清单”,对初创型、成长型和领军型企业分别实施对标达标、质量对比、质量创新等精准服务,对“链条填补型”企业主动“把脉问诊”,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宁夏市场监管厅打好政策“组合拳”,引导政府和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创新、质量管理升级、质量基础建设等,激发质量创新创造活力。自治区政府安排产业引导奖励资金2亿元,开展“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市县(区)”督查激励,开展卓越链主企业认定;组织对产业链质量技术共性问题揭榜攻关。今年在煤制油化工、枸杞、葡萄酒3条产业链开展试点,“一链一策”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截至目前,试点产业链中共有3个重点质量攻关项目纳入自治区重大研发计划,由院士领衔专家重点攻关。


宁夏市场监管厅还坚持靠前服务,助力产业链发展壮大。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布局2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建成4个国家质检中心,其中国家枸杞和葡萄酒两个产品质检中心及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已投入使用,质量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产业链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想了解更多质量资讯?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质量报》  

本期主编:彭   燮

本期小编:贾润梅

内容来源:中国质量报

快转发起来~

中国质量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履行质量监督、保障质量安全、推动质量提升、服务民生改善。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最新文章